文本

韩国政治圈中扩散的举国中立内阁论

图为朴槿惠总统和崔顺实(右)的电脑图片合成照片。最右边是最近成为问题的Mir财团牌匾。(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社)

为了解决崔顺实干政事件带来的无法收拾的局面,倡导组建“举国中立内阁”(中立内阁)的主张正在韩国政治圈内扩散。中立内阁由共同民主党闵丙斗议员于10月26日在议员总会上首次提出,继前代表文在寅后,27日,安哲秀、孙鹤圭、金富谦等在野党大选候选人和新国家党议员金武星、金容兑议员也纷纷加入,力量正在不断扩大。

前国民之党代表安哲秀当天在议员总会中表示,“应该将总统的权力最小化,让朝野合议后新任命的总理领导国政”。虽没有提到“中立内阁”一词,但这与前一天前代表文在寅在紧急声明中论及的中立内阁并无太大差异。为了当天讨论会的致辞来到国会的前民主党代表孙鹤圭也向问及政局解决方案的记者表示,“举国内阁可能是中立内阁,也可能是朝野之间的大联政等,有多种方法”。国民之党非常对策委员长朴智元也加入其中,表示“我个人赞成组建中立内阁”。首尔市长朴元淳和金富谦议员等在野党大选候选人也接连发表了类似看法。

继京畿道知事南景弼后,新国家党大选候选人中的前代表金武星也表示赞同组建中立内阁。前代表金武星在汝矣岛中小企业中央会馆召开的以修宪为主题的“进步和保守联合讨论会”上表示,“失去信任的国家领导能力不能维持目前体制。应该组建国民认可的举国中立内阁为剩下的任期好好收尾”。但是,新国家党的主流——亲朴槿惠派系或说“分享权力可能会泄露”或说“实现可能性低”,持否定态度。

政界主要人士们也认为中立内阁的提案能否成为现实还是未知数。因为朝野双方是由算计和复杂的利害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中立内阁的辞典定义是“不以特定政党或政派为背景的内阁”。一般在战时等非常时期组建,1939年芬兰和苏联交火后瑞典组建举国一致内阁是典型例子。韩国国内最接近中立内阁的例子是第15届大选前夕,1992年10月组建的玄胜钟内阁。当时的卢泰愚总统受忠南燕岐郡守韩俊洙(音)揭发,官权选举暴露失去民心,随着与执政党民自党候选人金泳三总裁的矛盾越来越大,接受了当时民主党总裁金大中提出的建议,组建以玄胜钟总理为中心的中立内阁。但玄胜钟内阁的目的是在确保“选举管理的中立性”的“有限超短期内阁”,与严格意义上的中立内阁存在差异。

实际上,现在政坛中讨论的中立内阁除了单纯的“选举管理”目的之外,还要在1年零4个月的总统剩余任期内代替青瓦台领导实际国政,比1992年的中立内阁赋予了更多权限和责任。在此期间,朝鲜和经济危机等要处理的难题都不小。因此,在野党内部也出现了“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归结为造成当今局面的现任执政党的责任”,持慎重论的人也不小。

即使达成组建中立内阁的意见,商议总理等内阁人选也不容易。1992年的中立内阁由于仅以总理、安全企划部部长(现国情院院长)、内务、法务、宣传等对选举管理直接或间接负责任的一些机构和部门为对象,所以朝野协商就相对容易。但按照现在的情况,实际上要囊括整个部门。因此在野党部分人士认为应成立政治圈和社会各界元老们参与的“非常时局会议”等机构来组建内阁。

李世莹 记者,昔镇桓 记者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politics/assembly/767736.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