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现场报道]从北京看韩国制造业的危机

图为中国小米的平板MiPad。

中国北京市民邹子攀(35岁)十多年来一直使用的是三星电子的手机,是位“三星迷”。然而在2014年4月,他却从“Galaxy Note3”换成了华为手机。笔者上月27日在北京市内见到了邹子攀先生,他表示“自2004年开始使用Anycall以来,我一直使用三星手机,但国产手机价格是三星的一半,功能也和三星没有大的差距,所以换成了国产手机。不仅是我的家人,朋友们也大抵如此”。中关村素有“北京龙山电子商业街”之称,其一楼手机代理店职员郭宇(音)表示,“iPhone和华为最畅销,其他产品都差不多”。

代表韩国的三星电子手机产品虽曾占据中国市场的第一位并风靡全球手机市场,但如今情况已有所改变。随着功能相当的廉价通用产品的不断出现,三星电子的高价手机“Galaxy S6 Edge”与苹果的“iPhone 6S”,中低价手机“Galaxy A”和“Galaxy J”与华为或小米展开了激烈的价格竞争。从市场调查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统计来看,2013年三星电子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以数量为标准)为19.7%,占据第一位,之后的2014年为13.8%,2015年(以第三季度为标准)为7.2%,持续下降,其同期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也呈下降趋势。

图为在相当于“韩国龙山电子商业街”的中国北京中关村的移动通信公司代理店内,消费者们正在仔细查看手机产品。(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

去年,中国本土企业长城汽车、江淮汽车、长安汽车推出了售价仅为1000多万韩元的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大受欢迎。其后作为应对措施,现代汽车将途胜和圣达菲的价格降低了2~3万人民币(约合180万~360万韩元),但仍是心余力绌。2014年,途胜的月销量达数千辆,但去年则减少至数百辆。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市场占有率曾一直维持在6%多些,而现在却下降为5%多些。

对中国市场期待极高的钢铁、石油化学等中间材料产业也正遭受着巨大的打击。POSCO-China的副总经理(常务)韩诚熙(音)称,“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钢铁消费量首次出现下降,连钢铁价格也有所降低。中国本土企业和外国企业为了存活,正展开激烈的生存竞争”。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导致需求减少,这对韩国出口企业造成了直接的打击。然而更大的威胁则在于,中国企业不仅在价格竞争中占据优势,在技术竞争力上与韩国的差距也正在缩小。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明星表示,“因为技术革新,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间的差距正在缩小。三星电子如果无法保持其在技术上的优势,也可能会在竞争中落后”。北京LG经济研究所所长朴涞政(音)表示,“通过中国政府的制造业培养政策——《中国制造2025》不难发现,其经济增长动力与我们有相当大的重叠,但大部分与我们相似或有所领先”。

韩国专家们强调称,韩国制造业必须摆脱现有的增长模式,构建新的框架。首尔大学(产业工学)李正东教授表示,“我们此前快速模仿、改良发达国家提出的‘概念设计’而取得了成功,但现在已经达到了极限”,“我们应该独自确保既有创意又能在根本上提供新概念的概念设计力量”。

李政勋 记者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international/globaleconomy/724635.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