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新闻分析】特朗普赢了但尹锡悦会输

1月23日,在首尔钟路区的宪法裁判所(宪法法院)前,总统尹锡悦的支持者举行集会,反对弹劾尹锡悦。宪院当天举行尹锡悦弹劾案庭审第四次辩论。 (图片来源:联合采访团)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足以引起关注。MBC委托Korea Research于上月29日至30日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29% 的受访者认为存在选举舞弊,在国民力量党支持者中,这一比例竟然高达65%。不会真的存在选举舞弊吧?

韩国人正生活在一个事实与真相无法被直接接受的新时代。尤其是涉及党派性的议题,不同群体所接受的“事实”往往是相互冲突的。2022年美国的一项民调曾询问受访者是否认同这样的说法,即,“现任总统拜登在2020年总统选举中的胜利是窃取或通过人为操纵得来的”。 结果,竟有40% 的人表示认同。同年,另一项调查问及对一年前国会骚乱事件的看法,85% 的民主党支持者认为这是一次“企图推翻政府的暴动”,而56% 的共和党支持者则认为那是“一场捍卫自由的行动”。这就像是两个信仰不同图腾的部落之间的对立。

选举舞弊论已成为全球右翼民粹主义的普遍话语。这不仅仅是对败选结果的拒绝接受,更是一种歪曲选举、积极利用非选举手段,最终破坏乃至否定代议制民主的反体制论调。对那些拒绝现有秩序、试图推翻体制的极右翼来说,这种论调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并已成为他们的“通用武器”。

多项调查显示,近期舆论风向是国民力量党的支持率上升,反对弹劾论与延长政权论的扩张。这一趋势让人难以理解,特别是考虑到总统曾动用军队试图发动近卫政变的事实。虽然部分原因可能是保守倾向受访者比例的增加,但更根本的原因是政治极化的加剧。这不是因为对某种理念或政策的不认同,而是单纯不喜欢对方的情绪两极化。这种消极党派主义并非源于对本阵营的积极认同,而是出于对对立阵营的厌恶,因此无论如何都会无条件支持“我们这一边”来对抗“敌人”,这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现实。

然而,这种两极化与党派主义并非如同春天花开般自然发生,而是有意策划、持续煽动的结果。其主导者正是尹锡悦及政府内的亲尹派、国民力量党、极右翼YouTuber、新教右翼等极右翼利益集团。他们所推行的宣传策略就是“后真相(Post-truth)”运动。后真相是指信念和情感诉求比客观事实对舆论形成的影响更大的现象。“如果后真相有一本操作手册,它可能会这样写。‘攻击说真话的人,无论什么话题,都用谎言搪塞,制造虚假信息,煽动不信任与两极化,引发混乱与冷嘲热讽,最后,宣称独裁者的话才是真理’”。(李·麦金太尔著《关于虚假信息:如何捍卫真相与保护民主》(On Disinformation: How to Fight for Truth and Protect Democracy))

后真相运动最成功的典型案例就是特朗普。他之所以能在2016年大选中获胜,以及在四年后成功卷土重来都是因为他成功利用了后真相策略来吸引选民。然而,照搬美国的成功经验,并不意味着在韩国也会同样奏效。尽管表面看似相似,但韩国与美国存在巨大差异。

特朗普的两次大选胜利,都是在作为挑战者的身份下取得的。他以挑战者的姿态,成功塑造出对奥巴马政府(执政8年)和拜登政府(执政4年)的“清算”框架从而获胜。但在2020年,他作为执政者参选时却遭遇失败。后真相策略在指出某人的错误时极为有效,它能够煽动选民对现实困境的不满与愤怒。但在作为执政者面对对决时就不同了。因为执政者不是批评的主体而是被批评的对象,所以情感诉求的效果必然是有限的。

更为关键的区别在于社会经济弱势群体的态度。在美国,特朗普成功吸引了因全球化和制造业空心化而生活质量下降的工人阶级,将他们的不满和愤怒转化为强大的支持力量。低学历、贫困的白人工人阶级,曾长期是民主党的主要支持层,最终却倒向了特朗普阵营。他们之所以背弃民主党,并非因为特朗普的个人魅力,而是因为民主党的无能与冷漠。

正如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和安妮·凯斯(Anne Case)所指出的,1999年至2017年间,美国白人中年群体的自杀率上升,健康状况恶化,预期寿命缩短。他们失去了工作,实际工资减少。45至54岁受过大学教育的群体死亡率下降了40%,而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白人死亡率却上升了25%。这些“绝望之死(Deaths of Despair)”主要源于绝望感、被剥夺感和被冷落感,导致他们自杀、药物过量或死于酒精性肝病。(《美国怎么了:绝望的死亡与资本主义的未来》(Deaths of Despair and the Future of Capitalism))民主党不仅没有能力改善白人工人阶级的生活,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根本不加以关注。

种族民族主义也在其中起到了强大的作用。白人阶级的地位受到动摇,移民的大量涌入与工作岗位的流失,使得曾引发美国内战的种族政治再度活跃起来。“特朗普的种族民族主义始终包含着阶级因素。他自认为是那些被全球化浪潮边缘化的美国内陆地区白人劳动者的代表。在他看来,精英阶层推行自由贸易的结果就是抢走了美国制造业的就业岗位,而仅存的蓝领工人也不得不经受工资削减”。(加里∙格斯特尔(Gary Gerstle)著《新自由主义秩序的兴衰》(Rise and Fall of the Neoliberal Order))

特朗普的成功源于劳动者的社会经济不满与愤怒,而在韩国,这种不满情绪正指向尹锡悦政府。执政以来,尹锡悦政府的紧缩财政和削减研发预算等政策几乎将社会推向“民乱”的边缘,但令人震惊的是,他们选择的应对方式竟然不是改善民生,而是考虑戒严。从总统职务交接管理委员会时期的总统府搬迁到戒严,他们始终在与民意对立。此外,国民力量党被普遍视为富人政党、强者的代表,这种认识强烈而鲜明。对于温饱都困难的社会经济弱势群体而言,他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支持尹锡悦和国民力量党。

支持戒严或反对弹劾的舆论,在60岁以上老年群体中最为强烈。根据1月21日至23日韩国盖洛普进行的民调,国民力量党的支持率为38%。按年龄来看,60多岁群体为55%,70岁以上则达到61%,而其他年龄段仅为27%至31%。在60岁以上群体中,反对弹劾的占比高于支持弹劾,支持政权延续的占比也高于支持政权更替。从民调来看,国民力量党的主要支持群体包括,年龄方面为60岁以上群体、地域方面以岭南、政治倾向方面以保守为主。这些人的主要驱动力是“地位威胁”(Status Threat),他们害怕自己被边缘化、被削弱,正是这种恐惧使他们积极响应后真相运动。

考虑到近期关于抽样偏差的争议,剔除“保守派”与“进步派”受访群体,仅关注中间派的支持率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解读方式。在中间派中,民主党的支持率为44%,远高于国民力量党的24%。关于下一届总统选举,支持政权更迭的比例为60%,远超反对的27%。此外,支持弹劾的比例高达71%,而反对弹劾的仅为21%,形成压倒性差距。无论保守派能否成功集结,都很难认为后真相竞选策略正在扭转舆论趋势或彻底重塑政治格局。更合理的解读是国民力量党的传统支持者被这种竞选策略煽动并动员,即通过无休止地重复情绪化煽动与虚假叙事,让支持者将反对者视为敌人。

然而,韩国的社会经济基础相对狭窄,缺乏美国式的种族或反移民议题,再加上民生困境的责任本就归咎于执政党,在这种背景下,后真相极右翼竞选策略很难取得成功。如果有人认为可以依靠极右翼策略赢得总统选举,那无异于另一种幻想。当然,尽管如此,仍然存在变量。那么,这个变量是什么呢?

前国会议员 李哲熙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opinion/column/1180130.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