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方最东北端保存GP满是锁头
距朝方监视哨所仅580米
文化财厅:“计划推进文物登记”

进入要塞的铁门上锁了。围绕在周边的铁丝网历经67年的风雨,锈得发红。江原道高城保存的监视哨所(GP)位于韩国最北端,是历史最悠久的要塞。从1953年签订停战协定到去年9•19韩朝军事协议提出撤退前,韩方军人一直在这里用枪对准朝鲜。
进入高城的民间人管制区域,经过普通前哨(GOP)铁栅栏后,就进入了从那时起存在的非武装地带(DMZ)。停战协定签署以后,韩方非武装地带建立了60多个监视哨所,朝方建立了160多个哨所。根据《9•19韩朝军事协议》,韩朝于去年10月至11月从监视哨所各11处撤出武器、装备和兵力。但是考虑到历史象征性,双方决定各保留一处。韩国选择了海拔340米的高城GP。从该哨所到军事分界线只有300米的距离,而距离对面的朝方监视哨所的距离只有580米。“在韩方的GP上喊话,朝鲜都能听到”,保存GP负责人如是说道。2月13日,韩国军方首次向媒体公开了该哨所。《韩民族日报》亲自参观了现场。

穿过普通前哨的铁栅栏,沿着土路行驶3.4公里左右,在尽头就能看到像一座古城堡一样保存完好的GP。当天的体感温度为零下11度。没有军人和武器保存下来的GP迎着汹涌的海风,呆呆地站在那里。打开用锁紧闭的铁门,走进去后一股冷气扑面而来。堆满武器弹药的仓库大开,内里又黑又空。
在去年10月至11月抽调兵力之前,哨所有一个小队规模(30至40名)的人员常驻。哨所内,官兵执勤的内务班、餐厅、洗手间等设施随处可见。但是想要立刻知道某处曾经的用途并非易事。为了取材带来的灯光照在每个角落,墙上能看到来不及除掉的“剩饭”标识,让人知道了这里是餐厅,而放着乳白色的马桶的地方则是洗手间。
从一楼生活馆通过楼梯爬到顶楼,记者看到里面有好几个设施像“房间”一样,能一下子进去四五个人。当发现朝方出现异常情况时,军人就会跑来这里。在GP相关人士解释称“这里曾是用机关枪、机关炮等瞄准朝方的共用武器阵地”之前,它看起来就像是混凝土块。如今,空荡荡的阵地只剩下10多个沙袋。在哨所监视塔和防护墙周围飘扬的太极旗和联合国司令部旗帜也被拔掉,只剩下旗杆像烟囱一样留在那里。
当记者问及GP撤离是否影响军队警戒状态时,该相关人士摇摇头。他表示“韩国与朝鲜不同,GP后方有普通前哨的双重安全防护措施,并以科学化的警戒系统运行监控体系”。

登上哨所面向朝鲜,下面是象征军事分界线的黄色旗帜。微微抬起头来,映入眼帘的是裸露着肌肤的山坡。到去年为止,这里曾是朝鲜的监视哨所。它的后面是韩国战争当时韩朝交战的月飞山高地。将视线转向东后可以看见德茂县瞭望台。这里是过去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委员长、2014年金正恩国务委员长亲自访问并指挥发射火箭炮的地方。
韩国文化财厅14日表示,考虑到在分裂最前线饱受“战争创伤和痛苦”的此处的象征意义,我们将推进文化遗产登记工作。
高城/鲁智元 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