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独家】1600年前的高句丽也有女性同声传译

德兴里古墓壁画中的盘头女性身份被确认为“通事吏”

图为德兴里壁画古墓前厅西面墙壁上所画的十三太守来朝图。在并排两行的太守队伍中,下方一行的最前面为高句丽的女性翻译师(虚线所示),上方一行的最前面为男性翻译师。两人均一身官服、合掌上举,人物画旁边写有“通事吏”,意为翻译师。

盘头、合掌,一身官服的年轻女性。描绘了曾以这番着装打扮活跃在1600年前高句丽外交一线的女性同声传译(译官)的画作,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经重新确认,高句丽壁画中包含了当代女译官的人物图。水原女子大学教授郑丞惠致力于研究近代以前韩半岛王朝的翻译师,其对1976年发现的平南南浦德兴里5世纪初高句丽古墓壁画进行了集中分析,并于近期寻找到了这幅人物图。郑丞惠教授10月29日表示,经确认,坟墓前厅西面墙壁的壁画描绘了为拜访坟墓主人幽州刺使——镇而来的幽州一带十三郡太守(郡最高行政长官)队伍,壁画角落里的男女为负责翻译的官员,这是古代韩半岛外交现场存在女性翻译师的事实首次得以通过实物证实。

根据郑丞惠教授向《韩民族日报》公开的壁画插画,西面墙壁壁画上下方各排列有6名和7名太守,女性翻译师站在下方一排的最前方,男性翻译师站在上方一排的最前方,两人均双手合拢上举。两名翻译师人物图旁用墨水写着官职名称“通事吏”。学界分析认为,该名称相当于今天的翻译师,在当时的高句丽时代为下级官职名称。郑丞惠教授解释称,“‘通事吏’中的‘通事’是古代译官(翻译师)的统称,‘吏’是古代下级官员的统称”。

图为壁画中被确定为女性翻译师的姿态。她面容年轻,头上为加髢的盘头。

女性翻译师头上有复杂的盘头,一眼便可以看出为女性。女性翻译师的盘头结合了两种发饰,一个是为了让头发看起来浓密而额外添加其他发辫的“加髢”,另一个是中间层叠扎高的中空发髻——“高髻”。该翻译师目前被推定为高句丽女性,但也可能是从外国流亡而来的遗民。

韩国国内外学界从未有报告称,在近代以前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记录中有证实女性翻译师存在的事例。古代壁画中,反映女性官员形象的也十分稀少。郑丞惠教授认为,“高句丽壁画中出现了女性翻译师的事实,不仅是女性史上的一大奇迹,对全世界而言也是非比寻常。不同于新罗、百济,高句丽出现了女性官员,由此可见女性的地位之高”。

图为德兴里壁画古墓前厅西面墙壁上十三郡太守的临摹图。在上下两队太守队伍最前方合掌而立的男女翻译师的样貌看上去更为清晰。

德兴里壁画古墓中的56处壁画上写有600多个铭文,因此被称为高句丽墨书记录的宝库。根据该铭文记录,墓志铭上的坟墓主人名称为“幽州刺使 镇”,制作时间为广开土大王在位的408年,该墓是记录了建墓原委的为数不多的高句丽墓。据了解,太守来朝图所画的壁画内容真实存在,在其他高句丽坟墓中难以见到如此丰富铭文的记录,因此韩国、朝鲜和中国学界对文句解释的讨论也更为关注。其中,韩中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坟墓主人“幽州刺使——镇”或为管辖当时中国北朝河北省幽州(仅北京附近)的人物,应该是来自中国的流亡政客;但朝鲜学界分析称,坟墓主人为高句丽西北疆域的统治者,双方分歧严重。而对于角落中描绘的男女翻译师的身份,双方至今尚未进行过深层研究。郑丞惠教授表示,“目前学界尚无准确分析。根据服饰史,男女翻译师大体上是侍从和侍女”,“在理清围绕高句丽时代女性翻译师的错综历史脉络上,此次研究可以说是迈出了第一步”。

郑丞惠教授将在下个月3日举行的韩国木蕳学会定期发表会上发表《古代译人》论考,介绍对德兴里古墓壁画中女性翻译师的研究成果。

文/卢亨硕 记者,插图/郑丞惠教授提供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culture/culture_general/816554.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