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专栏】尹锡悦被罢免后,如何终结危机

据分析,在税金、福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上,韩国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处于最低水平。 图为,在首尔麻浦区孔德洞,一位老人推着装有废纸的车走向废品收购站。(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

诸贞任 世明大学新闻学研究生院院长

诸贞任 | 世明大学新闻学研究生院院长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罗伯特•赖希(Robert Reich) 在2010年出版的《危机为何会重复》》(After shock)一书中,描绘了一个极右翼“独立党”候选人在2020年当选美国总统的虚构场景:“独立党的纲领明确而坚决——对非法移民采取严厉措施,冻结来自拉美、非洲、亚洲的合法移民,全面提高各类进口关税,禁止美国企业向海外转移或外包业务……”虽然现实中登场的是共和党而非独立党,时间也提前至2016年而非2020年,但他对唐纳德•特朗普崛起的预判,仍令人惊叹地精准。

赖希教授援引多项前期研究指出,“历史上,严重的收入与财富差距往往会引发政治动荡。当人们感受到经济威胁、失去生活稳定,而建制政治又无法带来希望时,人们就可能被那些通过仇视移民等手段寻找替罪羊、并提出简单解决方案的强权势力所吸引”。他以一战战败后陷入经济困境的德国为例,指出正是民众的不安、愤怒与民族主义情绪助推了阿道夫•希特勒的上台。

4日,韩国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宣布“罢免总统尹锡悦”的那一刻,韩国的民主跨过了一道危机。韩国盖洛普的民调结果显示,81%的国民表示接受宪法法院对尹锡悦的罢免裁决。然而,真正认为民主危机由此终结的人却寥寥无几。过去数月,我们通过反弹劾集会等场面,目睹了极右势力在韩国的扩张。排斥移民与少数群体、否定民主程序与法治秩序、敌视建制政治的声音裹挟着民族主义、威权主义、反多元主义与反精英主义色彩,在广场上不断回荡。

尽管罢免裁决后极右势力的气焰有所收敛,但集会仍在持续,政客、YouTuber等煽风点火的行径也未停歇,这预示着在下一届总统选举中,煽动“极右集结”的势头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在韩国,财阀与富豪坐拥全球顶级的财富,但老年贫困率逼近40%、近半数劳动者挣扎于非正式雇佣的不安处境之中。这样的社会现实犹如一桶沾火即燃的汽油。政治必须发挥作用,确保“在收入与财富鸿沟日益扩大的背景下”,“那些饱受经济威胁、失去生活安定的人们”,不会被“以寻找替罪羊和简单对策为手段的强权势力所诱导”。

那么,在执政可能性不断上升的共同民主党,或已转为守势的国民力量党,是否准备好应对这一现实?目前看来,显然远未做好准备。研究经济不平等问题的学者们普遍认为,缓解不平等的核心课题包括:“让劳动者获得合理报酬”(改善市场工资)、“通过增税与福利扩张强化再分配”(改善社会工资)、“改革选举制度、遏制金权政治”(政治改革)。然而,韩国两大政党几乎未展现出解决这些课题的意愿,反而在“进一步为富人减税”这件事上达成共识。这无疑只会加剧不平等。

朝野两党继废除金融投资所得税、放宽综合房地产税、推迟虚拟资产征税之后,如今又开始讨论下调继承税。在202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1个成员国中,韩国在税收与福利制度再分配功能方面排名第28位,几乎垫底。正因如此,不仅是低收入群体,连中产阶层也不得不独自承担高昂的居住、教育和医疗等费用,终日惶惶不安,生怕一脚踏空,就会跌入没有安全网的深渊。

越是处于不平等金字塔底层的人,对于现有政治体系漠视他们所面临的经济威胁和生活困境,愤怒也就越深。

《韩民族日报》在批判朝野两党争相减税方面,比其他媒体都更加积极,也不时刊登从不平等视角切入问题的社论和专栏文章。然而在连点成线、串线成面、进行系统性分析与深度报道方面,仍显不足。多数批判减税的报道仅停留在“财政筹措方案不够充分”的指责,没有能系统剖析韩国不平等现状及其政治社会冲击、阐释财政调节作用并提出替代方案的深度报道。市场薪资改革等议题的报道也是类似的局限。期待大选期间的报道能有所突破。不仅要有力论证“若不改善不平等,危机便会不断重演”的逻辑,更要就政策方案发起犀利诘问。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opinion/column/1191235.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