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记者手册】朝鲜利用洲际弹道导弹可以做什么?

朝鲜7月4日下午通过朝鲜中央电视台宣布,“当天上午,朝鲜成功发射了‘火星-14’型洲际弹道导弹(ICBM)”。图为在首尔龙山区铜雀洞首尔站候车室中,市民们正在观看电视画面。(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社)

朝鲜是一个匪夷所思的国家。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出版的《世界概况》,以购买力平价(PPP)为标准,朝鲜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00亿美元,仅相当于韩国1.9290万亿美元的四十八分之一,在全球排名第115位,人均GDP也不过1700美元,属于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据估算,因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严重大旱而饿死的人口数量,由数十万增加到了数百万。朝鲜虽然已经度过了这一最恶劣的情况,但国内的孩子们仍旧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同时也还在接受国际社会的援助。然而这样的国家却在几天前发射了飞行距离达几千公里的先进洲际弹道导弹(ICBM),成为全球第6个试射ICBM的国家。这种极端的不协调可谓前所未见,而单凭最高当权者“誓与美帝国主义斗争到底”的强大意志,又能否填补上这天壤之别的巨大差距?

据了解,朝鲜研发弹道导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前苏联拒绝转让技术,朝鲜便从埃及购入了前苏联制造的飞毛腿-B导弹并分解了零件,之后再重新组装,通过逆向仿制方式掌握了飞毛腿-B导弹的制造技术。但也有主张认为,前苏联曾直接传授过飞毛腿-B导弹的制造技术。如此起步的朝鲜导弹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迎来了新的转机。朝鲜引进被切断了中央政府支援的苏联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向他们学习。芦洞和舞水端,以及大浦洞等多种导弹就这样被制造了出来。

但这些导弹都建立在20世纪50-60年代的落后技术上。据推测,飞毛腿-B、飞毛腿-C导弹与芦洞导弹,以及大浦洞导弹和银河运载火箭等使用的都是前苏联于20世纪50年代研发出的“R-17”发动机及其改良型;再者,舞水端导弹与KN-08、KN-14导弹等则是在使用前苏联于20世纪60年代初研发出的“R-27”发动机及其改良型。这种落后技术的局限性可谓不言而喻。

然而近期朝鲜的导弹技术却出现了飞跃性变化。朝鲜摆脱了过去前苏联的传统技术,开始利用新型导弹技术进行自主研发。去年试射的潜射弹道导弹(SLBM)“北极星”,以及今年发射的陆基导弹“北极星-2”型都是朝鲜罕见的固体燃料火箭。虽然今年接连发射的中程弹道导弹(IRBM)“火星-12”型和洲际弹道导弹“火星-14”型都是朝鲜为人熟知的液体燃料火箭,但据推测这些导弹都使用了全新类型的发动机。从去年3月至今,朝鲜一共公开进行了4次火箭发动机试验;而在这一过程中,固有的火箭发动机均为自主研发。詹姆斯•马丁防扩散研究中心(CNS)负责东亚事务的局长杰佛瑞•刘易斯7月4日对《华盛顿邮报》表示,火星-14型导弹“并非是仿制前苏联老式发动机,而是一个‘真品’”,装载了朝鲜独自研发的固有火箭发动机,令人十分关注。朝鲜的导弹研发正在进入质变过程。

这种变化尚处在初期阶段。北极星、火星-12型和火星-14型导弹都只经过了一到两次的试射。其中,洲际弹道导弹是否具备重返大气层的技术还仍属未知。洲际弹道导弹要飞行数千公里,所以在发射之初,即便是稍有偏差,也会造成偏离目标数十千米的结果。目前尚没有证据证明,朝鲜拥有超精密制导技术。相关导弹在未来还需要经过多次试射。虽说如此,但距朝鲜最终拥有真正可以打击美国本土的导弹之日似乎已所剩无几。

但也并非毫无办法阻止。朝鲜一直公开发射弹道导弹,这一行动不同于回避公开核心战略武器研发的惯例。这也证明了,朝鲜发射导弹除了含有军事意义,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目的。对内可以团结民心,传递出不会向“对朝制裁”屈服的信号,同时也暗含“仍有政治妥协的余地”之意。现在,球已经落到了美方线内。

朴炳洙 统一外交组 高级记者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politics/defense/801935.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