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来稿】韩半岛风险,需要中国和韩国合作

2022年11月15日,在印尼巴厘岛的一家酒店,韩国总统尹锡悦(左)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图为双方在会谈之前握手致意。 (图片来源:总统室摄影记者团)

龚克瑜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所 研究员 上海市朝鲜半岛研究会 副会长

龚克瑜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所 研究员 上海市朝鲜半岛研究会 副会长

最近中国人对韩半岛局势的紧张非常担忧。美国大选前后仍存在突发情况发生的危险。

第一,存在跛脚鸭风险。拜登退出大选后,拜登自身的积极性和国内外影响力下降,进入了“垃圾时间”。朝鲜、俄罗斯、伊朗等国家可能将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机会,展开军事威胁和军事行动,提高自己的存在感,试图在与下届美国总统的谈判中提高价格。

第二,冲突的危险。韩半岛再次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韩朝关系的对立和对抗,对偶发事件的后续反应可能会引发小规模的军事摩擦。

第三,存在核武器和弹道导弹风险。另外,韩朝之间的相互军事威胁上升到了“核对决”的水平。另一方面,朝鲜在开发核武器的技术必要性方面,如果想使核武器小型化、轻量化、战术化,就有必要持续进行核试验。当然,朝鲜要进行核试验,必须综合考虑本国的核技术水平和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和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周边国家的反应等。朝鲜也可以通过发射洲际弹道导弹(ICBM)代替第七次核试验的方式慎重行事。

第四是特朗普风险。如果特朗普重返白宫,朝鲜将再次恢复与特朗普的“自上而下式”首脑接触,希望改善朝美关系,那么,在明年1月特朗普就任前必须抓住机会尽快完成军事行动。由于特朗普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美国对韩半岛政策的调整尚不明朗。特朗普政府可以承认朝鲜拥核,这将刺激韩国的“自主拥核论”,敏感微妙的地区安全状况将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

第五是韩国风险。最近尹锡悦政府的支持率低迷,在野党将以“明太均事件”等向执政党施压。尹锡悦政府是否会因引发韩朝矛盾而转移国内视线,并试图学习乌克兰或以色列政府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维持政权,值得关注。

考虑到这种情况,11月5日美国大选和202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就职典礼是两个关键时期,对韩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局势都会产生影响。东北亚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四大强国战略利益交织冲突的地区,大国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形成了该地区特殊的地缘政治格局。东北亚国家根据各自的国家利益有不同的安全认识和应对策略,地区安全形势出现安全环境恶化、安全困境加剧、安全互信背离、安全问题扩散,东北亚和平与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在大国竞争、博弈、挑战风险加大的大格局下,美国政权更迭,日本政治混乱,朝鲜和俄罗斯面临国内外困难。东北亚国家中,中国和韩国应该携手合作,两国应该从本国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出发,寻找共同的认识,合作共进,为地区的和平稳定繁荣做出贡献,共同维护和稳定东北亚地区的整体安全状况和秩序。

随着韩中日首脑会议的召开、韩中高层战略对话、智库论坛、地方政府和青少年交流的持续,韩中关系出现了解冻的征兆。中国和韩国要抓住这个机会,共同努力做以下事情:

第一,要重新定位韩中关系。中国和韩国要审时度势,改变立场进行思考,重新认识对方国家的作用、地位和影响,认识两国关系的重要意义,重新评价和调整两国关系,引导韩中关系和东北亚局势有利于两国共同利益的发展。

第二,要妥善管理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影响该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因素。对于中国和韩国来说,与美国的关系都是外交优先事项。如果中美关系得到妥善管理,韩国将不再面临“中美之间必须选择一方”的尴尬局面,中美合作和中韩合作可以相向而行。

第三,建立非对抗性多边关系。中国和韩国在地理上相近,同甘共苦,经济上相互依存,满足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各自利益,结构性互补关系。

作为东亚重要国家的中国和韩国,应该成为解决东亚合作“引领者”、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安全机制”、(可能发生冲突的)热点问题的“减压阀”。如果中国和韩国能够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己所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对他人做”等东亚传统概念超越和替代西方的“普世价值观”,两国的发展和未来将紧密相连。

第四,启动“新共识”和对话机制。信任不足是韩半岛和东北亚安全面临的严重问题。所有相关当事国应以恢复互信为出发点,以各国共同利益为目标,共同寻求合作,填补信任缺口,建立信任机制。中国和韩国可以共同发起新的倡议,要求有关国家就如何正确管理大国关系对东北亚和平与稳定的影响进行对话。这一对话可以通过中国和韩国等国的双边对话进行,也可以通过共同利害关系的东北亚国家共同参与的多个双边对话、多边对话或更广泛的多边对话进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