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国立益山博物馆开馆】
拥有百济弥勒寺旧址遗物3万余件
发现武王骸骨的双陵大王陵木棺
102年后完整复原并公开

盛有来自“佛身”的舍利子的金壶在阴暗的入口幽微不明,走上前去才发现它那散发着光亮的姿态。金色的罐体不足10cm,却展现着一个广大无边的美的世界。藤与荷叶图案生动,纹路之间点缀着众多的细小纹路。
本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施工四年后终于开馆的韩国国立益山博物馆。装点着入口的代表性文物是来自百济武王修建的弥勒寺旧址西塔的庄严具舍利内壶。舍利内壶与包裹壶体的舍利外壶一道并为韩国美术史上最优秀的国宝级造型艺术品。这个文物被一种独特的矮墙体围起来让游客观览,墙体再现了古代石塔塔石镶边的盖石曲线如台阶般井然排列的形象。策划团队在墙体中间仿照原来存放舍利庄严具那样将石塔中心基石凿孔,将舍利内壶置于其中并安排了集束灯光。紧随舍利内壶之后的1~3号室的展览展示着有“另一个百济”美称的益山历史文化圈的精彩世界。

王宫里遗迹据推测是百济最后一座王宫,1号室即以其围墙和宫址为原型复原,展有来自王宫旧址的厕所址和工房址等遗物,还有来自附近帝释寺旧址的小雕像、百济武王和王妃陵寝——双陵出土的遗物。1917年发掘102年后首次完整复原并公开的双陵大王陵木棺最先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棺体以金松打就,而金松作为一种高档树种生长在日本。木棺榫接处的木钉和棺体本身的制作技艺,肉眼即可以看出堪称当代一流。出自该木棺的骸骨,两年前经韩国国立文物研究所鉴定得出结论其主人系武王。凝视涅槃佛祖倾吐内心烦恼的僧侣像出土于帝释寺,也在这里首次展出,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
2号室是常设展室的中心,这里展出的是弥勒寺旧址遗物,当家展品则是出自西塔的舍利庄严具。优美不输舍利内壶的舍利外壶和3cm高但2/3已经破裂的盛着舍利的玻璃瓶也被完好复原后在这里展出。包裹舍利庄严具供物的织物也首次进入展柜,据推测是百济时代的精致的绣缎与金丝。

3号室展示了整个益山历史文化圈的全貌,也有不少看点。群山船堤里的青铜器时代竹片状青铜工具系首次公开展出,同时还可以欣赏到以百济金铜冠、鞋著称的笠店里古墓遗物。包括韩国国内最古老的扶余王兴寺舍利、庆州感恩寺舍利、漆谷松林寺舍利在内的韩国代表性佛教舍利庄严具在这里荟萃一堂举行特展,值得一看。
博物馆坐落于弥勒寺旧址下方,由地下两层和地上一层构成,是一个遗迹密集的地方。半地下室式结构透着深度感。同过去的展览馆相比,扩建了三倍之多,收藏并展出3万余件文物,成为益山历史文化圈的化身。

当天首次亮相的常设馆展览将“另一个百济文化”、“百济的悠远未来”等亮点与高端的视频与立体展示手段融于一体。展艺师崔庆焕说:“如何在展览空间凸显文物的本源意义和用途,我们在这方面动了不少心思,亲自前往日本和西欧观摩了那里新的展示模式,为的就是打造完美无缺的展示。”
益山/文•图 卢亨硕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