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抱歉、思念、愤怒……梨泰院惨案幸存者的一周

帖子“医生,我是惨案幸存者吗”的发帖人接受采访

被诊断为高危PTSD后写下的咨询日志
连载文章引发的共鸣

设在首尔龙山区绿莎坪站广场的梨泰院惨案临时心理支援咨询点。 (图片来源:韩联社)

“医生您好。其实我不是幸存者。当时险些被卷进窄巷也没错(中略),但10点40之后,开始有‘啊,活下来了。那我就可以继续喝酒、玩了吗?’的想法。”

梨泰院惨案“幸存者”甲某(32岁)打开笔记本电脑,写下了以上述内容为开头的文章。上月29日逃出踩踏现场的他,两天后在地区精神健康福利中心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高危人群”。

“第一次打咨询电话时医生说,如果和很多人分享你的经历,其他人也能得到安慰”。甲某本月2日凌晨1点37分,在Daum社区“Soul Dresser”上传了题为“医生,我是惨案幸存者吗?”的文章后,截至当天共上传了11篇文章。他平淡的文字引发了许多共鸣,人们称可以感受到“团结的力量”。

6日,甲某在接受《韩民族日报》电话采访时再次回想起当时艰难的瞬间。甲某当晚和朋友一起去了梨泰院。在惨案现场周边与cosplay的市民拍照游玩,某个瞬间他被被人群冲走,与朋友分开。他当时就在发生惨案的窄巷附近。脚无法着地。在周边市民的帮助下被拉出来是晚上10时40分左右。想着“现在已经过去了”松了口气,和好不容易重逢的朋友聊了起来。后来警察开始控制现场,人们被担架抬出时,他也一无所知。从事发地点到二村站走了1个小时,才听到电话那头妈妈急促的声音:“你在哪里?”

他通过第二天的新闻报道得知了确切情况。被救出后,想起了躺在地上的女子的样子。本来只是害怕现在变成了内疚。他在惨案发生的第二天给韩国心理学会打电话,接受了心理咨询。目前在家附近的精神科医院接受咨询。

甲某用三句话描述了过去一周内心情的变化,“想道歉”,“想念”,“生气”。惨案发生后,他不停地看新闻。内疚感逐渐加重。事故发生几天后,他鼓起勇气再次来到了梨泰院。在梨泰院站1号出口前献花后,行了两次礼。“我会好好生活,变成更好的人,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从那以后,思念涌上心头。“那些在街头遇到的面孔一个个浮现,我不禁想知道,他们回家了吗?尤其是我想起了六个打扮成‘绿色母亲会’的年轻男子。写完关于绿色母亲会朋友的文章后,奇迹般地通过SNS联系到了他们。大家都安然无恙”。

在可以客观地看待情况的时候,愤怒感袭来。国务总理开玩笑,行政安全部长官推卸责任。“不道歉意味着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结果就是依旧不会改正错误。最重要的是,我担心年轻人以后玩也会有负罪感,所以我更生气。”

甲某正在逐渐恢复正常生活,惨案发生后的3日晚第一次睡觉。买了生活必需品,还冲了一杯咖啡。甲某在日常生活中经历了小小的安慰后表示“会渐渐好起来的”。“生还者、目击者,还有一起经历这场灾难的市民,每个人都在生病。希望各自以轻松的心情接受咨询”。甲某计划在心理咨询结束前继续写咨询日志。

李宇延 记者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society/society_general/1066011.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