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来稿】文化不能成为排他性的所有物!

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

朴露子 挪威奥斯陆大学韩国学教授

朴露子 挪威奥斯陆大学韩国学教授

几天前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引发了韩国国内网民所谓的“韩服争议”。中国56个民族代表一起传递中国的五星红旗,其中有一名看似为朝鲜族的女孩穿着看似为韩服的服饰。事实上,这根本不是值得惊讶的事情,也不是可以引起争议的事件。中国有很多少数民族,几乎所有正式活动中,都会有少数民族身着传统服饰登场,中国延边的朝鲜族也不例外。这一现象不仅仅在中国存在,俄罗斯每次举办需要展示多民族国家特性的活动时,俄罗斯的高丽人都会穿韩服出场,在美国的韩裔也经常这样做。但是,除了中国等邻国之外,其他任何国家这样做都不会在韩国网民之间引发“韩服争议”,相反会被韩国国内网民视为“彰显国威”。但是东亚地区国家,特别是在中国,一出现这种情况马上就会被扣上“文化工程”或“歪曲”的帽子。

原因不言而喻。与欧洲、北美、南美、阿拉伯圈等不同,东亚地区并没有形成任何超国家的全面地区性联合。甚至没有像欧洲或北美讲英语、中南美洲使用西班牙语、中东讲阿拉伯语、前苏联地区使用俄语等地区性共同语言。前近代东亚的共同语是汉文,但最近在韩国,连自己汉文名字都不会写的大学生有两成左右。在奥斯陆大学,中国、韩国、日本留学生见面时,通常会用英语交谈。韩半岛分裂,形成了中朝-韩美日对立的局面,可以说“东亚共同体”这个名号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东亚国家一直把文化民族主义朝着排他性的方向发展。过去共同的地区文化被“我们的民族文化”所代替,各国主张对历史的排他性所有权。虽然韩国网民称中国实行所谓的“文化工程”,但事实上中、韩、日、朝鲜和越南的“民族文化”构建方式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即同为对过去地区文化的非历史性“民族化”。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不仅是欧美学者,一些有良知的日本学者也在寻找日本君主称号“天皇”的由来时发现,古代中国的天皇大帝等道教的神格被传到日本,甚至影响到了君主的称号。但是这些学说会在日本的教科书中介绍吗?答案显而易见。

那么,韩国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关于此次“韩服争议”,国民力量党总统候选人尹锡悦表示,“高句丽和渤海是大韩民国的骄傲和灿烂的历史”。确实渤海部分游民被高丽吸收,成为韩国和韩半岛历史的一部分是事实,但有必要排除另一个渤海游牧集团辽国和金国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的事实吗?高句丽•渤海文化不仅被韩半岛文化所吸收,还影响到后来建立清朝的女真(满洲人),还因此构筑了东北(满洲)地区文化的基础,但韩国(和朝鲜)的教科书排他性的将高句丽•渤海文化仅归属为韩半岛的历史。

另外,中国政府的刊物上也把高句丽标记为“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主张对该历史的“所有权”。直到20世纪汉语中才产生“少数民族”一词,但把它适用在古代史中,这本身就是非历史性的、无理的,但中国政府或官方知识分子并不在意,意图在历史上反映当今民族主义欲望。

事实上,在这种排他性的民族主义盛会上,最不利的就是韩国的立场。韩国的贸易依存度远远高于中国、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家。东亚地区经历过大流散的人大部分是韩半岛出身。从地理位置上看,韩半岛位于东亚地区的中间。在这种情况下,将过去的地区性文化遗产视为东亚所有居民的共同遗产,这种更加冷静客观的立场才更符合长期、全面意义上的韩国的国家利益。但是,在中美对立激化、韩国国内对中国的厌恶情绪高涨的情况下,面对大选,政治家仅仅为了获得选票,在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和必要意义的“韩服争议”上煽风点火,大做文章。

例如,韩国国会文化体育观光委员会所属的国民力量党议员们5日发表声明,在没有任何具体根据的情况下强烈谴责中国的“东北工程”。他们还提出了惊人的主张:现在在欧洲,中国人公然开设韩餐厅,利用韩流赚钱,降低了韩餐的品格。按照这个逻辑,在奥斯陆经营寿司餐厅的韩国侨民们也是在贩卖别国的食物,应该主动停业。在21世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韩国,居然能在国会上说出这种极其自闭性的国粹主义言论,真是令人震惊。另外,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李在明也高呼反对“文化工程”,不仅没有正确应对这种排他主义情绪,甚至忙于搭便车。

这是令人遗憾的事情。政客应该作为模范,向市民展示冷静、客观、包容和国际意识,如果政客加入国粹主义狂欢,只会使事态进一步恶化。唯一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民主化的东亚国家韩国,应该更加与想要独自拥有地区文化的排他主义国家或地区对抗。笔者希望各级学校和大学教授的是,在世界史和地区史脉络上看待的韩半岛历史,而不是以“韩国史”的名字命名的一国历史。因为只有将视野扩大到整个东亚地区或世界,才能正确理解各种文化相互融合的韩半岛过去和现在。如果学生们学习了这些课程就会认识到这次的“韩服争议”是多么可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