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社论】站在艰险试验台上的潘基文与他的“权力挑战”

1月12日,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过仁川国际机场海关。欢迎人潮后看见了反对潘基文前秘书长的标语牌。(图片来源:机场摄影记者团)

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于1月12日回到韩国并举行了记者见面会,其在会上的谈话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核心字眼:国民大团结、国际视野、为弱者的人权发声以及政治更迭等。强调了自己作为联合国秘书长的经验,并突出自己是经营国家的合适人选,堪称一种参选前的宣言。此番言论虽然足以展现出潘基文的强大权力意志,但从其过往人生和最近的种种举动来看,让人有种挥之不去的尴尬感,似是穿了一身不合适的衣服。

这种感觉从潘基文树立“大团结”的旗帜开始便是如此。团结是要阻止强者的横行,始于为抚慰被冷落和迫害的弱者的努力。然而潘基文却对朴槿惠政权时期常常因权力肆行而日益严重的矛盾与分裂沉默不语。尤其是,世越号惨案后权力横行使得国家四分五裂之时,回看潘基文在当时所表现出的态度可知,其所主张的团结堪称空洞至极。此外,潘基文看政府眼色行事的一贯作风已令人感到尴尬,而这样的潘基文在记者见面会提出的“为弱者的人权发声”只能使其所谓团结、和解的观点更加满目凄凉。

而令潘基文感到自豪的“国际视野”也是大同小异。潘基文就自己极为赞扬韩日慰安妇协商之事解释称,“作为联合国秘书长,我十分欢迎通过协商和平解决纠纷”。但是作为应将弱者放在首位的联合国秘书长,其此番言论极为不妥。更何况近期韩日两国正因慰安妇协议而产生摩擦,但潘基文却信心满满地认为协议必将一帆风顺,这本身就是极其严重的误判。不禁让人开始怀疑被潘基文视为自身优势的外交能力和对国际问题的眼光。潘基文在会上所称的通过“面向未来”的方式解决韩日摩擦的“方法”也不过是毫无实质内容的典型外交辞令。

潘基文就“23万美元的受贿说”表示,“简直不可理喻”。分辨是是非非的可行方法本应是以损害名誉嫌疑起诉报道此内容的媒体,之后检方也能以此为契机查明真相。但潘基文在当天的态度并不积极。

在就当天从机场回家方式进行多次反复讨论后,潘基文最终选择乘机场铁路驶向首尔站。想要成为国家领导人而多与市民见面沟通是好事,但此类举动不应止于“形象工程”。希望潘基文今后能够通过与国民间真情实意的沟通进行深刻反思,弄清何为“广场民心”,而自己平生的行为又是否符合这一价值,是否有充足的资格与能力满足国民要求。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opinion/editorial/778546.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