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专栏】中国生产过剩?核心是“未来产业主导权”

4月25日,在中国江苏省连云港港口,出口到巴西的比亚迪(BYD)电动汽车正在等待装船。(图片来源:路透社)

崔玹准 驻北京记者

崔玹准 驻北京记者

“生产过剩是问题吗?这恰恰是中国做得好的反证”。

最近美国和欧盟(EU)提出中国生产过剩的问题,记者在对此进行采访时,一位中国公务员这样回答道。美国和欧盟一致指责,中国在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板产业等领域生产过剩,对世界经济产生副作用,但中国政府或媒体对此的态度却不同,比起不安,他们反而很放松且自信。最近访问法国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干脆断言“没有生产过剩问题”。那么,究竟中国的这种自信来自哪里?

在上月末举行的北京车展上,中国汽车公司成为了主人公。现代、通用(GM)、宝马(BMW)、丰田等韩国、美国、德国、日本跨国汽车公司纷纷参展,但在本次车展上,陌生的中国汽车公司也大举参展,数量更多。虽然在细节技术上存在差异,但若不看车标,到处都能看到很难分辨生产国的汽车。

在北京的一家小米专卖店内,也可以看出其自信程度。最近推出了电动汽车的小米备受关注,但更引人注目的是今年以来在卖场里占据一面墙展示的大型电视。55英寸4K级画质电视上贴有1699元(32万韩元)的价格标签,75英寸4K级电视上贴有2999元(56万韩元)的价格标签。如果想购买韩国或日本公司的类似产品,至少要支付100万韩元以上。

自去年开始努力奋战的华为也值得关注。2018年,华为因美严厉制裁而摇摇欲坠,但随着智能手机质量的飞跃提高,时隔4年华为再次夺回中国市场销售冠军宝座,发展势头强劲。

与中国产品的跃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苹果、大众、特斯拉等在中国发展良好的西方公司在中国的业绩却一落千丈。今年以来,苹果在中国的销售额减少了近20%,特斯拉的销售额也出现了类似下降。深受中国女性和青年喜爱的日产化妆品和星巴克咖啡等也命途多舛。

最近掀起的中国产品热潮被认为是“爱国消费”或中国政府的庇护。中国企业的宣传背后有政府层面的巨大帮助,中国人也响应这一要求,因此即使质量有所下降,也在购买中国产品。虽然这并没有问题,但在全球跨国企业竞争的中国市场,政府的爱国诉求正在逐渐失去力量。就像在反华情绪很高的韩国,韩国人正在涌向中国电商平台阿里全球速卖通和Temu一样,中国人在消费时,比起爱国,更重视个人利益。

美国和欧洲指责中国在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板等领域生产过剩,正如中国官员所说,这正是中国在这三个产业已经掌握主导权的反证。中国掌握主导权的领域正在从现有的制造业向绿色产业不断扩大。

巧合的是,这三个产业也是韩国未来的核心产业。我们将如何应对?与试图提高中国关税壁垒的美国或欧盟不同,目前德国和法国在与美国和欧盟保持步调一致的同时也在向中国伸出援手。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opinion/column/1139879.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