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仁 延世大学名誉教授
在美国,韩半岛危机论正在抬头。据自由亚洲电台报道,今年1月美国国内关于朝鲜的最热门搜索词是“与朝鲜的战争”或“朝鲜是否在准备战争”。继乌克兰和加沙之后的不是台湾,而是韩半岛。可见,韩国风险上升,韩国股市也出现下跌趋势。
韩国政府的态度是坚决的。通过韩美同盟和韩美日军事合作,具备了充分的对朝遏制力,对于朝鲜的核导弹威胁,也通过加强韩美延伸威慑来体系性地予以应对,因此可以放心。美国政府人士和专家们也认为,虽然不能排除韩朝之间发生微小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但以现有的韩美威慑力,可以遏制大规模战争的爆发,维持韩半岛的现状。
但反对意见也不容忽视。罗伯特•卡林和齐格弗里德•海克尔最近因提出金正恩的战争决定论而备受关注,他们曾指出,韩国和美国“被威慑力催眠了”,并要求应该探索超越这一问题的新方案。事实上,威慑(deterrence)一词来源于“摆脱恐惧(de-terrere)”一词。但是,尽管韩国和美国拥有强大的威慑力,韩半岛的安保不安和恐惧感反而进一步加重。例如,威慑的逆行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对朝遏制战略性质的变化中可以找到其首要原因。韩国和美国的传统对朝威慑战略一直以“管控扩战(escalation management)”为基础,让朝鲜认识到对韩方采取军事行动的失远大于得。但尹锡悦政府上台后强调的是“扩大战争优势(escalation dominance)”战略,即如果朝鲜发起挑衅,即使韩国承受战争扩大的风险,也能对朝鲜造成压倒性的损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先发制人打击、大规模惩罚报复、斩首作战等具有积极或攻势性质的威慑手段。随着韩美之间的延伸威慑讨论制度化,对朝核威慑力的加强也是同样的道理。
特别是,韩国和美国不仅采取军事威慑措施,还同时追求“完全、可验证、不可逆的无核化(CVID)”等通过外交、军事手段改变朝鲜政策形态的强压(compellence)战略。对于这种进攻性威慑和强压战略,朝鲜正在通过强化核导弹战斗力等进行应对。在这样形成的硬碰硬格局下,扩充军事力量的竞争必然会加剧,战略不稳定也会加剧。
威慑和再保障(reassurance)之间的矛盾也是导致对朝威慑力产生反作用的因素。由于各国对威慑力的认知差异较大,因此很难客观地衡量对朝威慑力的充分合理性。美国国防官员普遍认为,对朝鲜的常规和核遏制力已经足够。令人惊讶的是,朝鲜似乎也是同样的看法。朝鲜相信只要自己表现出一点脆弱性,美国就有随时打击平壤的能力、意图和意志。因此,只要美国对朝军事态势有所加强,例如加强韩美联合军演或向韩半岛派遣战略武器等,朝鲜就会对此做出异常敏感的反应。增强核导弹战斗力也是同样的道理。
但韩国对美国的对朝威慑力和安保承诺几乎总是持怀疑态度。不断要求深化延伸威慑的反映了这一点。此外,美国国内政治的可变性也加剧了这种疑虑。为了平息韩国的疑虑和不满,美国将采取强度更高的再保障措施,这又将引发朝鲜的强烈反应。这一恶性循环最终会加剧韩半岛的战略不稳定。美国要对韩国承诺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还要让韩国确信朝鲜没有首先发起攻击的企图,这种“双重安全保障(double assurance)”措施实施起来非常困难。
由此看来,仅靠加强军事威慑力,并不能成为预防韩半岛战争、一举保证和平与安全的灵丹妙药。严格来说,这更像是暂时减轻安保不安的权宜之计。为了寻求韩半岛的战略稳定,首先要考虑威慑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除了威慑和强压还需要新的想象力。现在应该回顾一下国际政治学的老命题:为了构建稳定的安全与和平,需要威慑与交涉两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