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地缘政治生激浪,韩日纠纷升级
韩国在亚洲地缘政治中处在附属与独立变数的十字路口
由美中对峙引起的既有秩序裂变触发韩日纠纷
韩国与日本的对峙状态仍在继续。从表面上看,对峙的直接导火索是去年10月韩国大法院就强制动员问题做出的赔偿判决和日本限制对韩出口;然而从结构层面上看,则是维持了几十年之久的东亚地缘政治秩序崩溃与重组过程中势必涌现的冲突。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垮台以来决定着亚洲格局的美国主导的地缘政治秩序正在崩溃。美国的唐纳德•特朗普政府不允许中国挑战它的霸权,却又只想捞好处而不履行其作为霸权国家的起码义务即“提供公共财产”。
当前处于急剧变化中的亚洲地缘政治秩序,远则形成于美国和中国实现和解的70年代初,近则形成于两国进入正式合作的90年代初。苏联垮台后,美国和中国以经济合作为基础成为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分工体系这一“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扩散的支柱。
美国《金融时报》5日在一篇题为“亚洲战略秩序正在死亡”的内部专栏文章中写到这一秩序的命名取自于主导美中建交的前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名字称为“基辛格秩序”。该报认为,最近在亚洲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基辛格秩序的崩溃。也就是说,中国的崛起导致了美国的相对削弱,该秩序因此而破产。
使美国陷入危机状况的2008年金融危机是一个转折点:美国开始现实地警惕中国的崛起,中国则批评美国试图将中国的崛起扼杀在摇篮之中,双方的战略性互不信任日益加深。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两强”的提法和美中公开竞争对构架。
贝拉克•奥巴马领导下的前美国政府亮出“回归亚洲”旗帜,对中国进行牵制,但将两国关系定义为“合作中的竞争”或“竞争中的合作”,从中可见仍存在着合作因素。到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奉行“美国优先”时,“合作”一词消失,只剩了竞争与战争。美中曾进行四轮贸易谈判,但由于双方在牵扯到“前途之争”的知识产权与尖端技术方面意见尖锐对立,达成基本协议的前景日渐黯淡。
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不放弃霸权而将维护霸权的费用悄悄地转嫁给盟国或友好国家,其外交政策的最大燃点是中国所在的亚洲。经济战已经扩大到军事领域:美国于七月份让它的航母通过了中国最敏感的台湾海峡,中国也向越南主张拥有领有权的南海海域派遣了石油探测船,从而导致两国战舰对峙。目前中国正在柬埔寨修建其第一个东南亚军事基地。
尤其是,就在本月2日美国退出国际裁军体制之一的中程核导弹条约(INF) 一天之后,美国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3日又表示“中国所拥有的导弹80%以上是中程核导弹射程体制”,并透露美国有意在亚洲部署中程导弹。美国国家安全助理约翰•博尔顿6日透露,韩国和日本是中程导弹部署对象。
中国与俄罗斯公开且高强度地共同对付美国,加快了东亚地缘政治秩序的裂变。中国敌视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威胁说“如果邻国部署美国的中程导弹,中国不会坐视不理”。俄罗斯也强烈反对。特别是,中国和俄罗斯今年7月底在东海进行了首次联合巡逻飞行训练,训练过程中俄罗斯军用机侵犯了韩国独岛邻海。这是一个信号:朝鲜半岛周边海域有可能成为美中对峙的战场。
日本在东亚秩序重组过程中采取采取一条“双轨”战略,在同美国加强军事合作的同时中国和俄罗斯改善关系。在日本建议下开始的美国印太战略是日本针对美国懈怠既有同盟体制的自救策略。日本人企图借此摆脱美日同盟关系中的从属地位,获得对等、独立地位。另一方面,日本方面还在进行俄日和平条约谈判,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推进朝日谈判,但成果甚微。
今年6月30日具有历史意义的韩朝美板门店首脑会晤一天后,安倍政府采取对韩出口限制措施。执政党消息灵通人士称,韩国大法院就强制动员问题做出赔偿判决之后,韩日未能进行幕后交涉的背景 是日本在朝鲜问题上一直执着地加以妨碍,伤了韩国感情,致使韩国方面对日本产生不信任。
这更根本地意味着既有韩日关系框架时效的结束。既有韩日关系是以1965年韩日请求权协定为基础的,基本上是一种美国在军事安全方面、日本人在经济方面对韩国提供监护的体制。但是美国不愿像过去那样继续负军事安全责任,韩国则因为体量增大而试图对“65年体制”来一个改变现状。
说到底,是在历史问题和朝鲜半岛和平体制问题上日本的战略利益在韩国那里没有得到贯彻才触发了日本对韩国的出口限制,这可以说是韩日关系恶化的根本背景。中国和俄罗斯是日本历史上的竞争对手,而朝鲜半岛是日本牵制这些北方大陆势力的桥头堡,韩日关系恶化反映了日本方面对朝鲜半岛试图脱离其控制范围的焦虑。
在亚洲地缘政治秩序的急剧变化中,韩国也面临着所未有的危机与机遇。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不能作为周边列强的附庸变数生存,否则就会遇到危机;然而如善加应对,可以成为一个独立变数,这又是机遇。不得不进入重塑的韩日关系就是一个象征。
郑义吉 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