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记者手册]朴槿惠总统, 看看勃兰特的这张照片吧

图为1970年12月,联邦德国的总理维利•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双膝跪地,正在缅怀被纳粹残忍杀害的犹太人们。(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资料图片)

# 1970年12月7日早晨7点,波兰华沙柴门霍夫街上的犹太人慰灵塔。初冬的雨如同眼泪淋湿了慰灵塔,联邦德国的总理维利•勃兰特站在塔前。这座塔的修建是为了纪念1943年华沙犹太区的犹太人们在反抗纳粹时连续28天的战斗最终5.6万余名犹太人惨遭杀害的历史。低头片刻后,勃兰特后退了一步。部分记者认为勃兰特已经结束了礼节性的参拜,于是也跟着向后退。接着勃兰特忽然双膝下跪。摄像机的闪光灯疯狂地捕捉这一镜头。勃兰特一句话也没说。这意味着在签订象征联邦德国和波兰关系正常化的华沙条约当日早晨,勃兰特在为纳粹德国的错行进行彻底的道歉。曾身为纳粹集中营幸存者的波兰主席约瑟夫•西伦凯维兹在前往下一个地点的汽车内抱住勃兰特痛哭不止。他说,“我原谅(德国的罪行),但不会忘记(Forgivable, but Unforgettable)”。之后,波兰人在华沙建造了勃兰特广场,并树立了绘有双膝跪地的勃兰特形象的纪念碑。所谓赎罪、原谅以及和解,就是这样实现的。

# 2015年5月3日,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来到了第一个纳粹集中营——德国巴伐利亚州达豪集中营。当天也同样飘着雨,默克尔总理在悼词中承诺,“为了牺牲者和我们自己,也为了未来的一代人,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件历史”。她在前一天为迎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而公开的视频信息中宣布“历史没有终止符”。1月26日,即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70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默克尔总理在柏林演说中下决心表示“铭记纳粹的暴行是德国人永远的责任”。

尽管半个世纪前勃兰特总理已经道歉赎罪并取得了“原谅”,但德国一直没有停止道歉和反省,犹太人也未停止对大屠杀的回忆。所谓历史的回顾和反省,就是这样实现的。因为历史是不断审视和反省的对象,不可能像核武器那样成为不可逆的废弃对象。

# 2015年12月28日,朴槿惠政府和安倍晋三日本政府宣布日军“慰安妇”被害人问题得到“最终且不可逆的解决”。随后,安倍首相在首相官邸记者见面会上未提及“谢罪”以及“反省”的字眼,强调了“不能让下一代的孩子们承受着继续谢罪的宿命”。他曾向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指示,“协议中如果不写‘最终且不可逆’的语句,就不必交涉直接回来”(12月29日《读卖新闻》)。岸田文雄外相对日本记者说,“(日本政府的预设角色)并非赔偿。出于道义上的责任这一点始终不变。如果要说(此次协商中日本方面)损失的东西,那就是10亿日元。因为这是用预算支付”。日本政府真正关心的并非法律责任或者谢罪、反省,而仅仅是“用10亿日元和口头道歉堵住了韩国的嘴,让韩国再不提(慰安妇)这个问题”。

李制勋 记者

尽管如此,韩国外交部长尹炳世称“我很高兴达成了协商”,韩国外交部高层人士也自夸称“这是现今情况下的最佳方案”。最终决定促成此次协议的朴槿惠总统提出“韩日关系的改善和顾全大局”,要求“受害人和国民的理解”。朴槿惠政府一直宣称此次协议“达到了可让受害人和国民接受的水准”,而面对“我会完全无视(协议内容)”(李荣秀,音)、“我们等得这么艰辛……比起金钱而言,必须恢复我们的名誉”(李玉善,音)这些受害人老奶奶们的指责时会如何作答,令人好奇。根据人权法律法规,加害国和被害国政府在“没有征得被害人同意”的情况下无权对受害事实进行和解。

朴槿惠政府浅薄的历史意识也同样体现在默许日本安倍政府的要求——拆除并转移日本驻韩大使馆前设立的“和平少女像”的做法上。政府相关人士和日本专家们将此问题归结为“分支、附属性事宜”。但事实上“和平少女像”是“为纪念(第1210次)周三示威精神的活生生的历史象征物”(挺队协声明),也是包含反省历史的世界市民恳切之情的证人,绝非细枝末节问题。

李制勋 记者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politics/diplomacy/723975.html?_fr=mt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