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专栏】 河内朝美会谈与中美贸易战

李镕寅 韩半岛国际栏目编辑

李镕寅

韩半岛国际编辑

2017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举行第一次首脑会谈时,很少有人预测两国会发生全面贸易战争。当时的会谈气氛非常和谐,在奥巴马执政后期因为美国奉行“重回亚洲战略”而一度降温的两国关系似乎重新回到了蜜月期。特别是,当时中国方面对两国关系表达了很多期待的声音。

然而,“蜜月期”很快就宣告结束,虽然两国在首脑会谈3个多月后于当年7月19日顺利举行了部长级“综合经济对话”,但却没有按计划举行记者会,也没有发表共同声明。当时《金融时报》曾引用会谈相关人士的话报道称,美国在会谈中表现出强硬态度,双方的会谈因此而变得“相当激烈”。虽然韩国对这场会谈的关注点都聚焦在朝核问题上,但事实上,中美贸易战争在那时就已经拉开序幕。

从此后1年零8个月里中美贸易战不断持续的情况来看,河内第二次朝美首脑会谈很可能也会重蹈这一覆辙。未来的朝美谈判是会像中美贸易战争一样经历过山车一般的漫长起伏,还是会像美国前总统里根和前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雷克雅未克会谈”一样,战胜失败最终取得成功,我们无从得知。不过,比起一位强调“决裂的艺术”,对当前情况保持乐观,我们更应该对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罗列,制定一份“B计划”。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把中美贸易战争当作一份反面教材。

特朗普总统在与中国的谈判中使出了所有筹码。不仅对中国产品征收大规模进口关税,还使用中国的软肋——台湾问题刺激中国,同时还以“航行自由”为名随时在中国南海展开军事行动,向中国施加压力。而且,每当与中国的谈判进展不顺,他就会出口威胁“随时可能起身离开谈判桌”。这与他在朝鲜问题上同时把与金正恩国务委员长的“汉堡会谈”和展开局部军事打击的“鼻血战略”当做筹码的做法如出一辙。面对这种拳击手一样的打法,我们需要制定出多种预案,应对不同的可能。

特朗普总统展示与对方国家领导人的友好私交,并不意味着他会在谈判中作出妥协或让步。而且,他这么做很可能是为了利用人情绑架对方,迫使对方做出让步。在激烈的贸易战中,他仍然多次把习近平主席叫做“朋友”,并表示“尊重”。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他把金正恩委员长叫做“朋友”,或者声称“和金委员长陷入了爱河”,就一味感到乐观。

特朗普总统几乎不可能主动做出让步。美国国内有不少利益集团都希望早日结束中美贸易战争,其中不仅包括华尔街的金融精英,汽车零部件企业乃至消费材料企业也对这场贸易战表示不满,担心上调关税会给自己造成损失。因此在去年11月中期选举之前,曾有很多看法认为特朗普会尽快结束与中国的贸易战争。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北美自贸协定(NAFTA)重新谈判过程中,特朗普总统也一直坚持到加拿大最终同意进口美国乳制品之后,才终于签署协定。

朝美谈判面临的美国国内舆论环境比中美贸易战争更加险恶。大部分美国人对朝核问题不感兴趣,也没有任何企业或政治圈支持双方快速推动谈判进程。在大部分人看来,“坏的交易”还不如“没有协议”。如果特朗普总统个人的关注点也出现转移,谈判将彻底失去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特朗普总统已经认定“制裁是朝鲜的软肋”,那么美国就不可能轻易做出退让。

 俗话说,既然跌倒了,就休息一会儿再走。韩国政府也应该放缓脚步,借此机会进行一次内部调整。现在政府内部依然存在一些陈腐和不成熟的声音,政府应该对这种情况进行冷静评估,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考虑更换外交安保领域的高层官员。现在正是合适的时机。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opinion/column/886710.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