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社论】烛光点亮的弹劾:社会大变革的起点

11月26日,出于对朴槿惠总统的“幕后实权人物”崔顺实的干政事件的愤怒,韩国市民们在光化门广场举行要求总统下台的集会。(图片来源:摄影共同采访团)

12月9日,有关朴槿惠总统的弹劾追诉案在韩国国会上以压倒性票差获得通过。背叛了国民的统治者已经失去了国会,失去了国民的信任。而创造出国会这一历史性决定的主力正是广场上日益壮大的数百万盏烛光。这份民意再次证实了韩国宪法的第一章第一条,“大韩民国是民主共和国,所有权力均来自国民”,对这份民意的敬畏之情也随之油然而生。但是弹劾议决并不代表市民革命的结束。朴总统仍保持着与国民对抗之势,而宪法裁判所的弹劾审判也不知何时才能出台。在这充满未知的情况下,国会的弹劾决议应从广场上响起的市民之声那里接过接力棒,成为为韩国政治、整个社会带来巨大变化的新起点。

回顾国会弹劾决议结果问世所走过的一路,不可否认的是,不是特定的某个政党,也不是哪个团体,而是“集体智慧”造就了这一历史性的不流血革命。当政治圈在主动辞职、弹劾、有序下台等各种解决方法中摇摆不定之时,是市民的力量才稳住了动摇的朝野政治人士。所以,正是因为有了广场之声以和平之姿对国会的施压才有了弹劾议案,才有了这一世界政治史上前无古人的最有价值的成果。我们应该让这一经历成为引领韩国政治重新走上符合常识且正常的政治之路的契机。

市民之力推动光荣革命

广场上所响起的烛光之声决不能仅停留在国会弹劾决议之上,而持续了近两个月的光化门烛光集会的口号也不是只有“朴槿惠下台”。郑维罗(音)走后门进入梨花女子大学所反映出的韩国日益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和两极化问题,正义泯灭、富愈富贫愈贫,对这些问题的愤怒正是这次全韩国数百万盏烛光久亮不灭的薪火源头。如果国会还是对全面改革韩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要求视而不见,并打算只通过弹劾总统一人来息事宁人,那么依旧无法摆脱国民的公愤之火。朝野政党需要明白,若在弹劾之后只是忙于顾及下届总统大选这一眼前政治利益,那韩国必将迎来比现在更为严重的危机。

朴槿惠总统被弹劾宣告了曾作为韩国社会保守基石的“朴正熙模式”的终结。在2012年12月的总统选举中,候选人朴槿惠之所以获得国民选票,其最大原因正是因为她头顶上那份前总统朴正熙之女的光环。因此朴槿惠总统也原封不动地沿袭了其父那套20世纪70年代的统治方式。奉行依赖检方和国情院等权力机关的统治,通过收取财阀资金来牟取私利,并由此产生了官商勾结、践踏工人与市民的基本权利、反共第一主义等。而这种朴正熙体系中各种恶习的延续才正是崔顺实干政事件的本质所在。一直用表面的“保守价值”来掩饰着极右法西斯主义实质的新国家党、家族式媒体以及右翼势力,现在它们应该从“朴正熙神话”中醒来。希望本次事件能够成为韩国迎来健康、合理的新保守价值的契机。

烛光在未来依旧常亮。韩国市民在1960年4月革命和1987年6月抗争中所表达的热切期盼在政治制度的局部改善面前破碎,但类似的悲剧不应在此次重演。为此,首要的任务就是朴总统尽早下台。朴总统曾承诺将自己的下台问题交由国会决定。所以既然现在国民和国会也已经明确表明了对朴总统的不信任,那就没有必要再等宪法裁判所的审判,干净利索地主动辞职,这才是正道。不顾近两个多月的国政空白与混乱,势要将法律斗争进行到底,这可不是一个总统对曾相信、选择自己的国民所应尽的义务。

清算“朴正熙模式”的契机

国务总理黄教安及其所带领的内阁都应严肃看待此次受到的“政治弹劾”。内阁和新国家党早已失去了国民的信赖。希望除亲朴派系外的朝野政治势力能够在当下立即就替代国务总理黄教安代理权限体制的问题正式展开讨论。尽管只不过是将大韩民国的指挥权交付给这种人几个月而已,但是为了尽早恢复国政动力从而应对经济危机,此举仍是极不恰当的。

更为重要的是,韩国社会要能够顺应烛光民心,势不可挡地勇往直前。通过弹劾案正是清算整个社会诟病积弊的起点,同时也应该成为对曾经帮助放任、掩护“崔顺实干政”的财阀和检方等权力机关以及媒体等各部门展开实际改革的契机。政治圈也需行动起来,从法律、制度层面支持该项工作。若国会和政治圈只是将“总统弹劾”看作是权力至上的总统大选开赛的信号,那其必然会成为来自所有国民的愤怒对象。需要重申的是,曾经炫耀自己那份无所不能的权力的总统之所以能被弹劾,在这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的可不是政治圈,而是国民。

" target="_top">http://www.hani.co.kr/arti/opinion/editorial/774034.html

韩語原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