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印度能否取代中国

现代汽车位于印度金奈的工厂。(图片来源:现代汽车)

“中国已经是过去式,印度时代已经开启?”

A某在韩国某大型企业工作,最近每次到印度去A某都能感受到与过去不一样的氛围。与7年前首次到印度出差不同,最近印度人突然提出了“印度时代已经到来”。19日,A某对《韩民族日报》表示: “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中国,最近也有许多跨国企业在印度投资”。

全世界企业对印度的关注与日俱增。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美博弈等原因,欲替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印度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2022年世界投资报告》来看,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资从1995年的21.51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447.351亿美元。2020年,这一数字则飙升至640.722亿美元。

韩国金融投资业界相关人士表示:“与新冠疫情爆发前相比,印度的外商投资额大幅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莫迪政府推出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以及印度为吸引外国企业投资、创造工作岗位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全球投资业界都给予了肯定。”

印度总理莫迪本月底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于22日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首脑会谈。英国经济周刊《经济学人》在上月报道中称,在华盛顿,几乎找不到比莫迪总理更受欢迎的人物。此次印度总理被邀请进行国事访问,除了牵制中国发展这一共同目标,印度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也是理由之一。

作为中国替代国崭露头角的印度

今年2月,韩亚金融经营研究所在《新世界工厂——印度》这一报告中指出,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在2018年至2021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同时,报告还称,在中美竞争、去全球化、供应链区块化的潮流中,印度作为“中国替代国”,有望取代中国的位置。报告分析称,印度投资激增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美国的阵营战略意图,即将印度转变为软件与硬件、汽车行业等全球供应链核心地区。当然,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中国,拥有14亿人口消费市场,这种巨大的消费潜力也得到了高度评价。

韩国企业也看到了印度的发展潜力,近20年来一直在稳步进军印度市场。韩国进出口银行数据显示,2018年韩国对印度直接投资金额最高,为10.72亿美元,2019年为4.53亿,2020年为6.25亿美元。

1998年,现代汽车在印度金奈建厂,开始进军印度市场。从今年开始,现代汽车预计在未来10年对印度投资2000亿卢比。并打算使用这笔资金对金奈的第一、第二工厂进行现代化改造,将年产量增加到85万辆。同时,现代汽车还将在印度建造电动汽车电池组组装工厂。2020年,在印度工厂制造的现代汽车销量为52.13万辆,2021年为63.6万辆,去年增至70.6万辆。其中约20%以“印度制造”的名义出口到中东和欧洲等国家。起亚于2019年进入印度市场,去年现代汽车和起亚在印度市场的占有率为23%,排名第二。汽车业界相关人士表示:“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印度的车辆保有率较低,因此今后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不仅如此,印度还成为了向欧洲出口小型车的生产基地。”

2018年,三星电子在印度诺伊达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智能手机制造工厂,且在之后关闭了销量低迷的中国天津工厂。从去年年底开始,诺伊达工厂也开始生产旗舰机型。由此可以看出,三星电子对印度关注已久,并有意将其视为制造基地。本月6日,LG电子社长曺周完亲自前往印度工厂新德里销售法人和诺伊达家电生产线。该公司将在印度诺伊达和浦那工厂提高高端家电生产能力。

韩国浦项钢铁正在努力尝试在2009年成立的当地法人浦项马哈拉施特拉生产汽车钢板。浦项制铁曾试图在此地建设综合钢铁厂,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其在印度运营着年产180万吨规模的冷轧镀金工厂和4个加工中心。2018年,未来资产金融在印度设立法人,但仅以去年年末数据为准,该公司的账户数(零售金融)就增加到了550万。

5月20日,在日本广岛的一家酒店,为出席七国集团(G7)峰会访日的韩国总统尹锡悦(左)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举行会谈。图为二人握手合影。 (图片来源:韩联社)

吸取中国市场的失败教训

韩国企业的忧虑在于,在印度建立的生产基地无法长久维持而被迫退出市场,“惨痛的中国市场案例”会再次重演。现代汽车的一位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内部很多人认为,印度市场不能再重蹈中国市场的覆辙。”去年,印度汽车市场规模(476万辆)超过日本(420万辆),跃居为世界第三大市场。

对于苹果公司正式进军印度智能手机市场这一事件,三星也正在关注。今年4月,苹果公司在印度开设了第一家“苹果商店”,生产iPhone等苹果产品的富士康最近也在印度购买了大规模的工厂地皮,有意加速攻占当地市场。

也有部分人主张,印度市场很难攻占。因为印度的劳动市场和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2016年至2021年在印度孟买德里从事钢铁、化学相关贸易的B某表示:“印度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性很强,政治对市场的影响力很大。”也就是说,如果只盯着市场潜力就进行投资,那么伴随的风险也很大。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印度、南亚组组长金正坤(音)表示:“与中国和东南亚其他国家相比,印度的制度、文化思维方式等截然不同,因此韩国企业需要研究的课题很多。印度的制造业基础并不牢固,教育水平也参差不齐,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作为工人)。”

崔友利 高韩率 玉基源 赵海英 记者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economy/global/1096642.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