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6月开始实施的《家政劳动者法》(关于改善家政劳动者雇佣等的法律)将家政劳动定义为“家庭内进行的清扫、洗衣、厨房工作和家庭成员的保护、养育等维持和管理家庭生活所需的工作”。家政劳动分化为普通家务和照顾孩子是2000年代以后的事情,两者都做过于繁重,且需要各自的专业性。业界认为,由于低生育率,只拥有一个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2005年前后,由于大家对照顾行业的关心越来越大,便出现了业务分化。
这种趋势也体现在韩国标准职业分类变迁史上。标准职业分类自1963年制定后,反映了韩国产业结构和职业变化情况、国际标准等,至今已进行了8次修订。从1966年的第一次修订资料来看,家政劳动者被登记为“家事妇”和“家庭使用人”。家事妇是“在家庭中通过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及其他杂务来帮助主妇”的人,同时被细分为厨娘、寝母、乳母等,从事除此之外其他业务的如家庭教师等被分类为家庭使用人。在1970年的第二次修订中,则将“保姆及其他未分类的家事服务从业者”归类在一起,其中不仅包括女仆、保姆,还包括旅馆客房女仆、负责演员服装的人等。随着住宿、餐饮业的发展,家政服务的概念似乎不再局限于家庭,而是被广泛通用。此后,随着分类的进一步细化,从2000年第五次修订开始区分个人家庭和住宿业的从业人员。目前的“家政服务人员”(Domestic Chores Helpers)和“育儿服务人员”(Infant Rearing Helpers)分为两个职业始于2007年(第6次修订)。在这里,育儿助手是与20世纪60年代单纯喂奶的“奶妈”不同的概念,也被称为婴儿保姆或婴儿照顾者等。
参与韩国政府从9月开始实施的外国人家政管理师试点项目的100名菲律宾劳动者于本月6日入境,但是他们的业务范围也有模糊的一面,有担忧称稍有不慎就会承担过重的劳动。入境者均持有照顾资格证(Caregiving NCⅡ)。该资格证需要完成关于照顾工作、儿童发展过程、应急措施要领等780小时以上的培训才能获得。去年,韩国政府希望该职务可以兼顾家务和育儿,但菲律宾政府面露难色,两国之间的谈判一度中断。菲律宾明确区分了两个职务,而韩国政府却想双重减轻负担。
最终,在韩国雇佣劳动部和菲律宾移民劳动部签订的两国谅解备忘录(MOU)中,以给孩子穿衣服和洗衣服、换尿布、喂食物、打扫孩子房间等照顾业务为基础,增加了“附带为孩子家庭提供简单家务劳动服务”一条。韩国政府选定的服务中介机构“代理主妇”作为附带业务的示例介绍道,6小时以上的服务可以进行成人衣服和餐具的清洗、使用吸尘器和抹布清洁地面等,不能进行垃圾排放或成人饮食烹饪等。但是,围绕附带业务范围,依然存在可能引发矛盾的余地。对此,韩国劳动研究院研究委员赵赫镇(音)表示,“决策者们可能不知道现场的业务是如何区分的”,“如果用户要求更多的服务,家政劳动者接受要求并提供了服务,政府应该制定指导方针,以便支付适当的额外费用。”
此外,政府还在“用户遵守事项”培训视频中介绍道,“菲律宾人有爱笑不对别人生气的特性,所以总是开朗亲切。”因此担心他们会被要求进行“情感劳动”。
皇甫莲 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