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韩中建交30周年,如何应对变化的中国?

24日迎来建交30周年的韩中关系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如何应对变化的中国?

这不仅仅是本月24日与中国建交30周年的韩国的烦恼。经过史无前例的超高速经济增长,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其中之一的中国加强了攻势外交、贸易政策,世界各国都为如何设定对华关系陷入了苦恼之中。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对美洲、欧洲、中东、亚洲等19个国家实施了的“中国认识度” 的舆论调查,并在6月底公开了其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国的平均好感度仅为27%,而非好感度则为67%。“好感度”降低伴随的是对“中国力量和影响力”的警戒心的提高。66%的受访者回答“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中就有韩国的受访者。从韩国外交部和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的资料来看,1992年建交后,韩中之间的贸易总额仅为每年64亿美元,但去年韩国对华出口规模为1629亿美元,进口规模为1386亿美元,贸易规模增至3015亿美元。也就是说,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两国的贸易量增加了47倍以上。截至去年年底,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国。

从世界银行的资料来看,1992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仅为366美元,到2020年则达到1.05万美元,增长了28倍以上。同期,韩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也从8126美元增至3.1489万美元,增长了近4倍。

30年前不发达国家的中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曾是中等发达国家的韩国一跃成为了发达国家。韩中建交给双方带来了利益。韩中关系并非没有波折,如大蒜风波(2000年)、东北工程(2002年)等,但曾为敌对关系的两国发展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而2016年韩国决定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候两国关系再次出现裂痕。

经历萨德事态之后,两国感情也随之恶化。2018年12月“韩中日三国合作事务处”发表的以各国1000人为对象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与韩国关系亲密的中国人不到40%(39.5%)。

“依赖”是相互的。由于去年的尿素溶液事件,韩国国内再次出现了对华贸易依赖度过高的担忧。 两国互相是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反过来看,中国对韩国的贸易依赖度也不容小觑。韩国半导体出口规模中中国占60%左右,也意味着中国严重依赖韩国产半导体。

就像不能为了安全而放弃经济一样,不能为了经济而牺牲安全。因此,“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安美经中)的二分法公式已经不适用。中国把萨德当作向韩国施压的筹码,美国则试图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中让韩国站在本国一边。因此加入半导体供应链协商机制“芯片四方联盟”(chip4)的问题不能和萨德问题一样被认为是“两者择一”的问题。

建交以后,中国发生了变化,韩国也发生了变化。任何一方的单方面要求和主张只能消耗过去30年积累的互惠互利的信任。同美国处于激烈战略竞争中的中国方面也应该很清楚这一点。而韩国如何?

从大选开始就打出“价值外交”和“追加部署萨德”的旗帜,强烈表现出亲美、反华色彩的尹锡悦总统,在就任后迎来韩中建交30周年的现在,还没有提出明确的对华外交战略。

亚洲大学美中政策研究所所长金兴圭表示,与过去不同,在非常复杂的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如果关系恶化,由此产生的费用将比想象中要大很多。尹锡悦政府的对外政策可能会左右今后30年的韩中关系。过于轻易地立足于理念和价值,以二分法看待世界,这不是韩国现在应该采取的外交。也就是说,韩国要在美国和中国之间保持符合自身体量的“均衡”。

郑寅桓 记者,崔玹准 驻北京记者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politics/diplomacy/1055774.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