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从江南站杀人事件到九宜站事故,二三十岁年轻人掀起便利贴行动

"不是你的错"

图为6月2日下午,参加“九宜站19岁青年追悼行动”的青年们正在首尔九宜站内为修理安全门(玻璃防护门)时不幸死亡的金某举行追悼集会。(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社)

首尔地铁二号线与二三十岁年轻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根据首尔Metro公司发布的《地铁二号线乘客信息调查报告书》(2013年,1万零20名面对面调查),二三十岁群体占地铁二号线整体乘客数量的一半左右(50.7%)。直至今天,他们还不断乘坐二号线上下班和上下学(71.1%)或参加聚会见朋友(11.8%)等等。

看到一年内先后有两个与自己同龄的年轻人在修理人们熟悉的地铁二号线安全门(玻璃防护门)时无辜丧生,每天乘坐二号线的二三十岁群体立刻行动了起来。他们对死者的追悼延续了5月17日首尔市内繁华街区发生“江南站女性被杀事件”时的“便利贴追悼浪潮”,同时又在此基础上做出了改变。当时不少人认为自己“能活下来全凭运气”,因此贴上了“#活下来了”等主题标签,但聚集到九宜站的人们纷纷对不幸在修理安全门过程中死亡的19岁金某说“#不是你的错”。也就是说,对于一味注重“效率”,驱逐着人们进行无休止竞争,并将因此导致的所有结果归因于“个人责任”的韩国社会,市民们开始发出的抗议的声音,主张这种结果“是结构性问题而非非个人”。

一开始来只是为了慰藉死者,但看到‘不是你的错’等追悼信息,令我深感共鸣。这不是死者的错误”。6月2日记者在九宜站见到的大学生成敏喜(音,22岁)用力说出了这一番话。事实上,在设在九宜站的追悼空间和社交网络服务(SNS)上表示“我也是临时工青年劳动者”,“我也在从事危险工作”等与金某处境相似的二三十岁群体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愤怒。

外包劳动者的恶劣劳动环境与无辜死亡事件像循环行驶的的地铁二号线一样不断循环发生。但这次之所以引发了这样一种现象,有观点主张,这是因为如同“泥汤匙、金汤匙”和“地狱朝鲜(‘地狱’和韩国旧名‘朝鲜’的合成词,是年轻人用来嘲讽韩国的现实 )”等论点一样,韩国社会凭借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两极分化与青年问题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记者在九宜站见到的上班族郑昌和(音,29岁)说“我也是上班族,但也只是按照上司的要求做事情罢了,在这一点上深感共鸣”。参加当日傍晚追悼游行的崔景恩(音,24岁)高声说“我是小时工劳动者,现在有一个人死了,如果我们放任不管,接下来就还会有其他人死亡,这一点所有市民都非常清楚”。当日100多名青年人从九宜站拿着菊花和蜡烛游行到了金某灵堂所在的建国大学医院。

这种便利贴追悼将此前一片散沙的“个人”凝聚成“我们”,正逐渐成为刺激人们产生共同体意识的一个契机。中央大学教授申振旭(社会学)说“很多人通过便利贴运动意识到‘其他人也与自己有着同样的共鸣’,掀起了一场超越个人层面、从社会层面看问题的质的变化”。

通过群体共鸣掀起的追悼浪潮似乎正逐渐演变为一场呼吁“不能再让更多生命无辜丧生”,要求解决问题的运动。上班族李某(43岁)当日也前往了九宜站追悼现场,他说“人们只是不太知道罢了,这种事情比比皆是,一出事政府就忙着收拾残局,防止事情扩大。不对结构性问题进行改正就无法阻止此类事情发生”。公共运输工会和小时工工会等组织当日成立“解决首尔市地铁外包劳动者死亡灾害的市民对策委员会”,呼吁“只有停止将危险业务外包出去才能阻止第四次死亡”。

当日守在儿子灵堂的金某母亲说,“(首尔Metro公司等)说这事是我孩子的错,现在才承认自己有错,都是得益于大家。我第一次认识到人多力量大这个道理”,“今后我也会像大家一样,尽力去帮助别人”。

李丞焌 记者, 金美英 记者, 朴俊浩 记者, 朴秀智 记者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society/society_general/746587.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