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专栏】 东盟对印度-太平洋的观点

李镕寅 国际新闻组长

李镕寅 国际新闻组长

在釜山举行的“韩国-东盟特别峰会” 结束为期两天的会议日程于26日闭幕。尽管会议没有受到人们高度关注,但除柬埔寨以外的东盟九国首脑聚首韩国自有其意义。

由43条组成的韩国-东盟特别峰会联合主席声明,包括总论在内,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地区话题等所有领域,提出了具体的合作规模与方式,足以成为韩国-东盟合作中一个新的里程碑。

其中最突出的是联合声明第6条,明确表示“大韩民国支持‘东盟对印度太平洋的观点’”。文在寅总统也曾讲到:“韩国对东盟国家今年6月发表的‘东盟对印度-太平洋的观点’表示欢迎,愿意以东盟为中心开展地区合作。”综合联合声明和文总统讲话可以认为,这是韩国政府以“东盟观点”公开表明了韩国对美国印度太平洋战略的应对基调。

今年6月23日在泰国举行的第34届东盟峰会所发表的主席声明明确表示通过了一个“东盟对印度-太平洋的观点”。声明指出,东盟观点的主要原则有五条,即以东盟的中心性、包容性、互补性、基于国际法规则的秩序、增进域内经济交流。

“东盟的中心性”意味着在大国夹缝中保持东盟的正统性,不偏向任何一方;“包容性”意味着不排斥中国或不同中国对立。但同时又提出“基于规则的秩序”,从而表现出在中国南海等地区牵制中国试图扩大影响的姿态。概括地讲,东盟拒绝美国或中国单方面提出的站队要求,将注重经济合作而不是军事、安全。

东盟十国除却地缘上的特性,还有着不少政治、文化、宗教异质性。有像柬埔寨那样对中国友好的国家,也有像越南那样略偏向美国的国家。尽管有这种差异,“东盟观点”为应付急剧变化的国际环境而选择共同分母还是有其意义的。

事实上,唐纳德•特朗普的美国政府提出的印度-太平洋战略与往届政府的亚洲政策并无巨大差异。特朗普总统2017年11月在APEC峰会(越南)演说中只把印度-太平洋战略解释为旨在“自由公平贸易”,而两年多来美国国防部和国务院、专家们进一步以军事和安全对它加以修饰,使其转变为用来牵制中国的一揽子战略,从而使它与往届政府政策的差别性逐渐淡化。

提到下面的事实或许会令人认为是在强调印度的战略价值:尽管印度有过违反核不扩散条约(NPT)的经历,乔治•布什政府仍然与之签订“特别”原子能协定向其提供核电技术与核物质;贝拉克•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加入东亚峰会也是因为印度是该峰会的成员国。然而,印度保持着不结盟时期的思维方式,且保留着浓厚的大国主义和印度民粹主义,因而不可能立即形成合作体制,美国或中国的热烈求爱其实只是一种长期战略而短期内有其局限。

从布什到奥巴马再到特朗普政府,美国亚洲战略瞄准的目标是美中势力竞争中作为薄弱环节的东亚。特别是韩国和日本,驻有大批美军且乖乖支付防卫费,对于美国而言是易于短期内获得显著成果的目标。“有条件续签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再次显示,韩国和日本的自主外交空间并不宽裕。

同东盟开展战略和经济合作如今已不是选择而是必须,我们要共同做到的是努力真正理解和包容文化与历史差异,奠定合作基础。联合主席声明第39条明确指出:“期待大韩民国和东盟为共享国内政策并促进合作而紧密协作,以便使那些结婚移民、多元文化家庭能(跨国婚姻家庭)够顺利融入所居住的国家。”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opinion/column/918736.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