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来稿】韩朝签署《9·19军事协议》三年成果分析与欧洲的经验

洪敏 韩国统一研究院朝鲜研究室室长

洪敏 韩国统一研究院朝鲜研究室室长

韩朝签署《9·19军事协议》已达3年之久,现在应该是沉着回顾协议签订3年来所获成果和不足的时候。围绕该协定交织着错综复杂的观点。有人认为,该协议履行了《停战协定》,很有意义;也有人批评到,这导致了韩国国防态势的削弱。为分析何种评价更为妥当,需要摒弃一定的主观感受或政治战略框架,立足于更客观的事实来认识现实。评价的首要标准应是《9•19军事协议》的宗旨和目标、同履行结果是否相吻合,而非相互背离。

该军事协议旨在通过韩朝停止互相敌对行为来避免边境偶发冲突,以缓解韩朝间紧张的军事局势。此外,还包括将非武装地带(DMZ)和平地带化、划定西海和平水域等构建韩半岛和平的项目。那么实践的结果如何?韩朝两国一直坚定地遵守着在边境地区停止互相敌对行为的协议。这使得两国间的军事稳定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在签署《停战协定》和《9·19军事协议》之前,韩朝之间的敌对行为多达三千多起,但在过去三年,双方未发生过一起军事冲突。这一数字真实地反映出签署《9·19军事协议》的成果。

为履行《9•19军事协议》,韩国军方首次在非军事区内进行了遗骸挖掘工作。作为朝韩对立象征的共同警备区(JSA)也完全“去武装化”。若维持这一状态,类似于2017年板门店枪击案的冲突在这里将很难再发生。在试点拆除的哨所(GP)中,坡州、铁原、古城地区的3个GP成为“非军事区的(DMZ)和平之路”的景点。来到这里的国民可以亲身感受到韩朝自分裂以来未曾想象过的和平。当然,也有一些事项仍处于原地踏步状态,今后也仍有许多需克服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韩朝签署《9•19军事协议》的意义和成果十分明显。尽管韩朝间缓解紧张局势和建立互信的措施仍处于早期阶段,但现在更应关注地该协议为稳定与和平做出的贡献,而不是对其成果的争议。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借鉴欧洲军备控制的事例。冷战时期的欧洲一直军备竞赛激烈和军事矛盾尖锐的地区之一。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和华沙条约组织(WTO)为两大轴心,美苏集中了大规模常规兵力。全副武装的东西陆军部队约有175万人。为打破这一安全困境,美苏双方于1973年成立了“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CSCE)。尽管早期该组织存在缺乏约束力等局限,美苏双方仅停留在建立初步的互信上,但双方通过加强核查和约束力,包括放宽情报交换范围和相互核查等措施,于1995年取得了使“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正式制度化的成果。最终成果可以总结为签订了“欧洲常规军备裁减协议”(CFE),是一个成功的军备控制范例。

从最初的建立军事互信签署协议到正式成立机构,欧洲这一成功范例的建立长达22年之久。而朝韩《9·19军事协议》才履行了3年。当前,比起去追究该军事协议的对错,更应该考虑的是该做什么、如何做,才能取得更多实质性的进展。虽有人对最近朝鲜的军事动向表示担忧,但绝不能让“三年和平”就此中断。更重的是,将韩朝“边境地区”的军事稳定性延续到“整个韩半岛地区”,并为构筑朝韩间的和平与互信寻求方案。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opinion/because/1010992.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