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一旦打上烙印,便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与“恶评”共生的媒体与门户网站

刹不住车的艺人私生活报道

有关雪莉在Instagram上晒酒席的报道达50条
除了娱乐杂志4年间的报道也多达9238条
恶评→报道→恶评的“恶性循环”

 

为本月14日去世的雪莉(本名崔真理)举行的悼念会16日晚在首尔新村现代百货店前举行,为表示哀悼而身穿黑衣的与会者们点燃蜡烛为故人的在天之灵祈福。(图片来源:金庚镐 高级记者)

2017年韩国国内谷歌人名搜索第一名,这是在众多恶评折磨中于本月14日离世的女艺人雪莉(25岁,本名崔真理)留下的记录之一。当时雪莉因为将未穿内衣的照片上传到了个人社交网站服务平台上而遭遇伴有厌恶言辞的恶评。那年是史无前例的提前进行总统选举之年,文在寅总统的名字排在了雪莉之后的第二名。大众何以对雪莉如此关注?专家一致认为,这是开展“点击营销”的媒体领头、恶评紧随其后的恶性循环所致。也就是说,为恶评者提供平台的媒体首先要自我反省。

事实上,《韩民族日报》16日通过韩国舆论振兴财团新闻大数据分析系统“BIG KINDS”所作分析的结果显示,从雪莉退出女团f(x)开始个人活动的2015年8月7日至1月13日,涉及雪莉的报道仅日报和专业杂志上即达9238条,除了普通演艺杂志,针对她的八卦性报道居然接近上万条。这一时期,雪莉在电影《真实》中出镜,作为演员正式开始开拓新的领域,媒体的主要素材却是围绕雪莉社交网络服务平台内容的争议。因媒体的推波助澜,从当时的关联搜索词看,网民对她的关注集中于八卦而不是她的作品活动。这些关联词分别是“Instagram”、“崔子”(前男友)、“SNS”、“网友”、“网络社区”等等。在此之前,雪莉因为不堪忍受恶评甚至一度于2014年暂停演艺活动,但网民对此不加考虑。

这一过程中明显暴露出来的是黄色媒体和恶评之间的共生结构。媒体刊登名人八卦消息吸引恶评,恶评对报道作出响应后再将其作为“争议” 重新发布,对所谓争议进行扩大再生产。今年4月日雪莉通过Instagram直播公开她和朋友的一个酒席时,出现了大约50条“no bra争议”报道;5月22日,雪莉将拍下自己的身姿传到社交网络服务平台时,以“走路时不穿内衣”为题的报道有25条。部分媒体在报道中原封不动的转载恶评,包括那些“各执一词”、“南言北语”之类的修饰词。

专家们一致认为,现在是由媒体首先切断恶评与媒体的共生链的时候了。《idology》总编米妙在同《韩民族日报》通话时直言不讳地说:“将针对艺人的恶评不加区别地写到报道中,会让人们误信恶评者的话是有价值的意见,是暴力视角的再生产,事实上是媒体为恶评提供了机会和平台。”民主舆论市民联合秘书长金彦庆(音)也敦促说:“恶评的连锁结构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困境’,演艺人一旦落入其中再也难以逃脱,仅仅靠个人的控诉与举报或‘网络实名制’无法阻挡,必须由媒体发表社会宣言表示将自行停止或报道准则提交公议。”

另一方面,社团法人韩国演艺经纪协会当天发表立场声明表示:“大众文化艺术家因为恶评而遭受的精神痛苦与伤害已经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为防止毫无根据的恶评导致的伤害,将从保护各成员公司旗下艺术家的层面采取超强硬对应措施。”

金民济 田光俊 申智敏 记者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society/society_general/913497.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