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美中两国试图调整关系……韩国仍然要与中国“脱钩”?

“去风险”和韩国的选择

美中贸易纷争发生后,美国半导体进口市场中,中国产品的占有率大幅下降。(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

美国和中国的对抗正以危机管理为纽带进入新局面。

西方七国集团(G7)今年5月在日本广岛举行峰会,表示将把对华政策基调从“脱钩”转变为“去风险”,美国和中国试图通过高层接触调整关系。彭博社等美国媒体6日报道称,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将于6月底访问中国。处于紧张对峙局面的两国关系能否因此有所转机而备受关注。这是自2018年10月时任国务卿迈克•蓬佩奥短暂访问北京3小时后,美国国务卿首次访问中国。

之前两国也试图调整关系。拜登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去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会面,就为处理两国关切,建立政府主要人士之间的对话机制达成了协议。拜登表示两国之间不会发生“新冷战”,并宣布美国国务卿林肯将访问中国。但原定于今年2月的访华日程,因此前中国高空气球飞入美国空域事件而告吹,两国关系进一步僵化。

美方一直紧咬“气球事件”不放,中方也对此表示愤怒,美方提议进行高层接触后,双方终于伸出和解之手。2月底,美国财政部负责亚洲事务的副助理部长罗伯特•卡普罗斯(Robert Kaproth)访问了北京,双方讨论了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访华等两国财长互访问题,打开了高层接触的大门。

上月10日至11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和中共中央外事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奥地利维也纳会面。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伯恩斯秘密访问中国,在广岛G7峰会上拜登总统做出缓和两国关系的发言(5月21日),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前往美国后与美国商务部长拉蒙多举行了会谈(5月25日至26日)。布林肯访华可以说是两国为调整关系而进行高层接触的最关键一环。为此,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外交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克里滕布林克上周访问北京就布林肯的访华日程进行协调。

美国在特朗普政府之后,在经济和贸易领域重组半导体供应链,在军事方面加强围堵中国的印太战略,全方位向中国施压。拜登政府上台后一直维持的对华施压基调,最近谋求变化并调整关系的原因和变数是什么呢?

第一,乌克兰战争。去年11月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拜登向习近平提议调整两国关系,并希望中国在乌克兰战争中发挥作用。美国试图通过制裁并孤立发动战争的俄罗斯,但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南非、巴西等传统亲美国家却脱离对俄制裁,扩大了与俄罗斯的贸易。此外,美国还看到了在中俄和西方之间进行等距离外交的“全球南方”的崛起。与此同时,中国试图通过扩大与俄罗斯及全球南方国家的关系来突破美国的包围和施压。以乌克兰战争为契机,中国影响力不断扩大,直面这种局面的美国,如果继续与中国对抗,乌克兰战争状况将恶化,中俄与全球南方的联系也将得到加强。

第二,法国、德国等西方盟国的不满。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于去年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于4月访问中国,这表明两国不会单方面被美国的对华政策牵着鼻子走。朔尔茨表示不希望与中国脱钩。马克龙就台湾问题表示,欧洲面临“卷入与我们无关的危机”的危险,这将妨碍欧洲的战略自主。

第三,美国企业界的不满。因生成式人工智能而正在成为世界最强半导体公司的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5月24日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让美国大科技企业失去中国这一巨大市场,只会培养中国的半导体制造能力。他对美国政府的将中国排除在半导体供应链之外的政策提出批评。正式表明了美国财界的不满。 上个月,美国大型企业总裁们也接连访问了中国。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中美经济是“连体婴儿”,并反对脱钩政策。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也表示,在太平洋两侧互相喊叫无法解决问题,希望双方能够真正参与进来,并表示支持去风险政策。由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签订排除中国的供应链合作协议的前一天,即上月26日,美国商工会议所和200大企业组织商务圆桌会议,并发表了“对排除中国的供应链表示反对”的公开信。

虽然美国的“去风险”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修改与中国的对决政策,但改善各方不满情绪的意图非常明确。盟国和经济界强烈希望抓住中国这一市场和机遇并收获果实,中国也明确表示将敞开大门提供机会。

尹锡悦政府单方面加强与美日的关系,与中国脱钩。 如今美国想要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去风险”战略再次将韩国置于不利地位。中国对韩国的信息也很明确。中国驻韩大使邢海明8日会见韩国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时表示,希望韩国在处理与中国关系时摆脱外部因素的干扰,相信只要韩方坚定对华合作信心,及时制定并调整对华投资战略,就一定能继续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

郑义吉 国际部 高级记者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_general/1095369.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