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韩国汽车零部件对中国的依赖度加深……半导体供应问题还将持续2~3年

韩国进口中国产零部件,2000年1.8%→2022年36.4%

车用半导体。(图片来源:LG电子)

有分析认为,韩国对中国产汽车零部件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特别是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电池材料、原材料对中国的依赖度达到60%以上,因此有必要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有预测称,被认为是新车出库延迟主要原因车载半导体供需困难在今后2~3年内还会持续下去。

产业研究院研究委员赵哲(音)14日上午在首尔瑞草区汽车会馆举行的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即使在美中竞争和新冠疫情下,全球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度越来越高,韩国汽车零部件对中国的依赖度也在逐步加深,相反对日本的依赖逐渐变小。在韩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对象国中,中国的比重在2000年仅为1.8%,但今年1~4月增加到了36.2%。相反,日本的比重从2000年的45.5%减少到今年1~4月的11.1%”。

赵哲还指出,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电池材料和原材料对中国的依赖度很高,其中电池4大材料之一的负极材料83%依赖中国。据韩国贸易协会透露,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也分别有60%以上依靠中国。石墨(100%)、锰(93%)、钴(82%)、镍(65%)、锂(59%)等电池原材料也是如此。赵哲还表示,随着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韩国对中国的依赖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在强化国内供应生态系统的同时,还需要供应链相关地区的多元化。

也有人担心,车载半导体的供需困难可能会长期化。崇实大学信息通讯电子工学部教授李成洙(音)表示,车辆半导体制造公司此前判断,新冠疫情不会导致车辆需求增加,因此进行了减产,但车辆需求恢复得比预想的要快,现在的预售时间已经大幅延长到了50~80周。

他认为,随着环保发电需求的扩大,车载半导体不足的情况至少会持续2~3年以上。李教授解释称,电动汽车所需的电力、电池半导体与绿色能源领域的半导体共享生产基础,太阳能、风力发电领域也需要大量的半导体,如果这一需求增加,车载半导体可能会再次被挤出优先顺序之外。

车载半导体的开发难度高,收益性低,被认为是新企业很难进入的领域。恩智浦(荷兰)、英飞凌(德国)等7家企业占市场份额的80%,过度垄断市场。李教授表示,虽然车载半导体的市场不大,但可以认为这是保护汽车产业的核心材料,比起收益性,战略性接近更为妥当。为了能够向国内汽车企业稳定地提供车辆半导体,有必要在国内建立设计、生产基础设施。

安泰浩 记者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economy/car/1046933.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