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神也无法代替的那句话,“对不起”, 慰安妇题材小说《一人》

图为撰写了“慰安妇”受害者题材小说《一人》(现代文学)的小说家金Soom在接受了《韩民族日报》的采访后,来到首尔钟路区中学洞的“和平少女像”前驻足仰望。(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社)

金Soom(音,本名金修珍)的小说《一人》将视角放到了当遭日本军人蹂躏的奶奶们中幸存者仅剩一人之时。小说开篇的场景为,新闻中正在报道称仅剩的两名慰安妇受害者中的一人已于昨晚离世,目前幸存者减少到一人。听到这一消息的主人公喃喃自语道,“这儿还活着另外一个幸存者……”。

小说最后的场面为,主人公奶奶找到了依靠着人工呼吸机维持着生命的最后一名幸存者。作者通过主人公在当时听到新闻报道后离开家的这几天时间里的故事,带着读者回顾了其近八十年岁月里的伤痛与愤怒、羞耻与绝望。

主人公丰吉(音)13岁时在江边抓田螺时突然被陌生的男人抓走带到了满洲。从慰安所主人女子那里听说第二天就要服侍军人,还以为是“军人来的话,就要给他们做饭吃,还要给他们洗军装、洗袜子”等之类。但此后,不喑世事的少女便开始了她那近七年的地狱般的慰安所生活。作者通过浏览韩国、中国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地关于慰安妇幸存者证词的书籍、报道和视频纪录片等资料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慰安所那骇人听闻的真实生活状态。小说行文中处处融入了受害者当事人的经历与发言,堪称是最大限度地贴近慰安妇问题的客观真相。

以受害者当事人的证词为依据的慰安所生活细节极其残忍与可怕。作者虽说“已经尽可能地将证词书中提及的真相处理得不那么赤裸而残忍”,但经过作者过滤的叙述和描写仍旧让人难以承受。她们若不听话,残暴的慰安所管理员会用鞭子、引火柴或铁条抽打她们,还会在其下体放进烤得通红的铁条;军官会因为柔弱的少女无法承受自己而用小刀割开其下体;少女们还不得不听着因结核而死去的同伴的尸体被焚烧的声音、闻着尸体被焚烧的气味被军人们蹂躏;无法忍受这一切而逃跑的主人公在被宪兵队抓回来后被用刀砍去了双脚……她们在这畜生不如的生活中挣扎着,有的深陷毒品,也有人自杀。主人公就这样度过了7年炼狱般的生活,在战争结束后,千辛万苦地离开满洲回到故乡也已经是五年后了。十三岁离开故乡,二十五岁再次回到故乡,等待她的却是因户口簿上已被登记为死亡而再也无法停留的故乡……

“一提到日本军慰安妇问题,人们很容易将其看做是一种老生常谈,但是事实上人们一直未能全面了解过这个问题。于我而言,也是在读过证词后才重新了解了很多事实。我的这部小说可以说就是为了能够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慰安妇受害者。”

图为撰写了“慰安妇”受害者题材小说《一人》(现代文学)的小说家金Soom在接受了《韩民族日报》的采访后,来到首尔钟路区中学洞的“和平少女像”前驻足仰望。(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社)

8月3日,作者与《韩民族日报》一同来到日本驻韩大使馆门前的少女像那里,其对最近成立的“和解与治愈财团”批评道:“将受害者当事人排除在外,单方面地推进相关事项,这让人很是无语。没有谁比当事人更为感到荒唐了”。

“如果一直记得从头到尾的所有事情,也就活不到今天了。”

在引用了受害奶奶证词的章节中的主人公如是认为。她还义愤填膺地说道,“说到在满洲慰安所发生的一切时,我不想记得任何事”。但是其又说道,“若真的得了老年痴呆,什么事都不记得了,又该怎么办啊”。受害者当事人的记忆斗争可以说是查明真相及解决问题的关键。《一人》这一书名也同样是在强调着在与时间博弈的记忆与证词的迫切性。

小说的开头与结尾重复提到了“神也无法代替的那句话”。开头是听到同是慰安妇的受害者出现在电视上做证时说“在听到那句话之前我绝对不能死”。结尾处再次通过主人公的独白提及“我无法原谅他们对我所做过一切”,主人公还反反复复地说,“听那一句话就能原谅吗”。那句话到底是什么呢?虽然书中并没有明说,但是慰安妇奶奶们如此想从蹂躏她们的日本政府那里听到的那句话其实就是“对不起”。小说的结尾,主人公将埋藏了一辈子的慰安妇受害事实公布于众时瑟瑟发抖地说“仍觉得可怕”。这一幕让人不禁感慨,为了得到加害者的道歉以及他人的理解,人类的路仍旧相当漫长。

崔在凤 高级记者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culture/book/755243.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