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来稿】不离开俄罗斯的西方国家企业

当地时间10月11日,俄罗斯正在集中进攻的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阿瓦迪夫卡方向冒出浓烟。 (图片来源:韩联社)

金良姬 大邱大学经济金融系教授

金良姬 大邱大学经济金融系教授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的惨状连日来成为新闻焦点,该事件与俄罗斯也有紧密的联系。 由于战争,西方的视线分散和油价上涨给普京带来了暖风,乌克兰却将面临苦战。西方经济制裁的刀刃已经钝化,与传统观念不同,离开俄罗斯的西方企业并没有想象中多。这也是对仅平民死亡人数就超过1万人的俄罗斯-乌克兰战争战况保持高度警惕的原因。

乌克兰基辅国立经济大学数据库将投资俄罗斯的海外企业分为,维持业务、保留新投资和减少业务、中断业务和撤离、撤离完成四种类型,分析了企业重组现状。以今年10月1日为准,在3533家海外企业中,维持业务的企业最多,占41.5%,撤离完成率仅为8.1%。原因是什么?因为如果不是直接被制裁的对象,就不会轻易放弃庞大的投资费用,所以企业自发地继续业务,或者因为俄罗斯政府采取多种抑制企业撤离的措施,勉为其难地维持低迷业务的企业也随之增多。也有像卡尔斯堡和达能一样被俄罗斯当局扣留的事例。这场战争的受害者不仅有平民,还有民间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也有企业因小失大。荷兰酒类企业海涅肯在战争爆发后早早地宣布脱离俄罗斯,但竞争公司因其消失,迅速推出新品牌,获得了反射利益。但迫于反俄罗斯运动团体的压力,只能以1欧元的价格将全部资产出售给当地企业,并匆忙退出。海涅肯现在也主张称:“只是因为俄罗斯政府的撤退抑制措施和对1800名职工的责任感,没能出来而已。”但真相会在中间的某个地方。

在俄罗斯具有竞争力的军工和能源产业,西方企业也尽可能地坚持了下来。从海外企业各行业对俄业务重组情况来看,维持业务占比最高的是国防产业(87%)。选择继续留在俄罗斯的企业名单中,不仅有中国、伊朗,还有美国、德国、法国等带头对俄实施经济制裁的七国集团(G7)的企业。在能源行业中,除了英国和加拿大之外,其他G7国家的企业仍然留在俄罗斯,这一点值得关注。一个尴尬的事实就是,美国和法国等运营核电站的国家完全依赖俄罗斯国营企业罗萨托姆的高纯度、低浓缩铀。

从在俄海外企业重组情况来看,受安全威胁最大的芬兰、瑞典、挪威等俄罗斯邻国的企业中断业务及完成撤离的占比非常高。相反,在俄海外企业中占比最大的美国(21.2%)和德国(11.3%)企业,完成撤离的占比分别为7.6%和8.5%,处于最低水平。很难断言维持业务比重高就是反对阵营。维持业务的企业中不仅阿联酋(89%)、土耳其(87%)、中国(84%)、印度(83%)等非西方国家,韩国(79%)、意大利(63%)、德国(55%)等国家的企业也远远超过了美国(23%)的两倍。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今年9月预测,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等中亚5国得益于俄罗斯移民或汇款、对俄迂回出口、代替俄罗斯成为投资、旅游热点等,由于西方国家对俄经济制裁而获得反射利益,2023年(5.7%)和2024年(5.9%)或实现高增长。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还预测俄罗斯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为1.5%。实际上,不仅是搭载欧盟(EU)产半导体的家电产品,尖端电子零部件和无人机也通过中国、伊朗、哈萨克斯坦、土耳其、阿联酋等没有参与对俄经济制裁的国家流入俄罗斯。在相互依存性高度化的今天,西方部分对俄制裁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无用功,西方也没有表现出协调相互矛盾的对俄制裁的动向。

现在处于我们眼前的情况是,相互依存性很强的国家在军事安保方面加强“新冷战”的秩序,全面提出价值和理念,但同时又要获取经济利益的冷酷的“保护主义阵营化”现实。这是关系到所有国家的生产和雇佣、本国国民安危的实际问题。在明天不知会在哪里爆发何种战争的情况下,没有人会怪罪。平衡价值与实际利益的“有能力的外交”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opinion/column/1112516.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