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来稿】美中从“脱钩”到“去风险”?

美中贸易纷争发生后,美国半导体进口市场中,中国产品的占有率大幅下降。(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

金良姬 大邱大学经济金融系教授

金良姬 大邱大学经济金融系教授

最近流行“去风险”这一概念。 今年3月30日欧盟(EU)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后,5月20日的G7联合声明中也出现了“不是脱钩,而是去风险”的表述,美国也对此给予了支持。 随后,大多数媒体和专家将此解读为西方对华战略转变的信号。但这种说法看起来不够准确。笔者认为,西方想要转换的不是对华战略基调,而是正确包含这一内容的概念。 只有从立体、动态上判断当今世界经济秩序的转换,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如果仔细观察两个概念的词典意义,脱钩和去风险分别意味着脱离同步和脱离风险(缓解风险)。如果将此投射到西方的对华经济关系上,前者表示脱离中国,后者表示脱离与中国相关的风险。但是将此解读为单向的转换是平面的、静态的。现在我们需要理解的不是两个用语的差异,而是对两者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第一,如果在脱钩前加上修饰语“选择性”,那么两者之间有意义的差异就会消失。美中两国在安保方面处于对立状态,在人工智能(AI)、量子计算等尖端核心项目上追求“选择性脱钩”,以拜登总统为首的美国政府高层官员一贯强调这一点。G7联合声明也把对华限制的目的限制在“经济恢复力和经济安保”上。 这就是中方表示“去风险与现有的脱钩没有什么不同”的原因。但是,去风险的评价标准仍然模糊不清。美国政府计划在《通胀削减法案》(IRA)中,将所谓的“担忧机构”排除在税额减免对象之外,但由于中美之间错综复杂的供应链,并没有提出具体标准。

第二,去风险可以作为脱钩的补充。美国将生产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中国在本国生产,试图降低两国间高关税贸易的风险。 韩国也为了避免美国对华限制的风险,在2022年减少了对中国的出口,并增加了当地的生产。相反,也出现了回避高费用脱钩的现象。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在俄罗斯-乌克兰战争爆发后,仍然依赖俄罗斯国营企业罗萨托姆进行高纯度低浓缩铀再处理。此外,在过去的5年里,法国是中国的第二大武器进口国。

第三,两者可以相互替代。 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对象从14纳米以下扩大到10纳米以下,荷兰半导体制造设备企业ASML的禁止对华出口品种从尖端极紫外线光刻机(EUV)进一步放宽到深紫外线光刻机(DUV)。对此,西方半导体企业担心美国会下定决心,从“去风险”转变为“脱钩”。相反,美国政府因友邦反对《通胀削减法案》不切实际的脱钩要求,从而改为去风险,将电池中间材料中的“构成材料”分类为核心矿物,而不是零部件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 在世界具有高度相互依存性的今天,脱钩的局限性不言而喻。要适应这种时代,所有人都需要学习。 对此,笔者认为,现在的世界经济秩序不是脱钩,而是“保护主义阵营化”,并提出了“信赖价值链”(TVC)概念。 起初双方阵营都试图局限于双重用途、横穿技术领域的部分品种,有选择地建立信赖价值链。 因此,全球价值链(GVC)在严格存在的情况下,只有一部分在混乱中重组。 实际上,2022年美国对华出口创下了最高水平。当然,今后将不可避免地扩大脱钩。 经过俄罗斯-乌克兰战争,脱钩领域已经扩散到了能源、国防产业、金融等。美国计划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向铀再处理技术开发支援7亿美元。法国也很难持续对华武器出口。 未来随着美中力学关系的存在,去风险的空间也会发生流动性变化。

因此,绝不能误认为对华关系的障碍有所减少。现在最重要的是用长远的眼光对脱钩和去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立体、动态的理解。只有这样,韩国才能扩大战略运作范围。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opinion/column/1097749.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