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宣言》,2018年4月27日期待和平的板门店宣言

文在寅和金正恩将在板门店铺设一条由战争通往和平的桥梁

1953年7月27日,没有韩国参与的朝鲜、中国、美国三方代表签名缔结的《停战宣言》的韩文版(左侧)是65年期间“未结束的战争”的开始。2018年4月27日,万众期待达成迎来韩半岛新时代的“板门店宣言”。(图片来源:眼神出版社,音)

板门店理应是从战争通向和平的桥梁。但事与愿违,战争从未平息。以“停战”之名的低强度战争仍旧让韩朝7500万人民活在忐忑中。板门店曾经象征着敌对、矛盾与冲突,在长达65年的漫漫停战岁月里,朝鲜逐渐封关锁国,韩国则成为一个岛国。

4月27日,“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长金正恩”将在有着这样历史背景的板门店实现历史性的会面,铺设通往和平的桥梁。韩半岛7500万人民恳切盼望两国能够驶向共同繁荣的未知之地,也希望两国领导人的会晤与谈判能够避开枯燥的讨价还价,就如同需要梦幻般的默契及热情的探戈一般,共同描绘美丽愿景。

板门店所象征的分裂历史并不是韩半岛人民所希望的,板门店也不是韩朝两国一手造就的产物。在战争爆发之前,曾在此处生活的人们自称为“板门里人”。有人说这是因为泗川江上有木板桥,也有人说国君想要渡江却没有桥,村庄百姓将大门卸下来铺成桥,故得此名。不论哪种说法为真,板门里一词确实源于“桥”。

图为2018韩朝首脑会谈前一天的26日下午,韩朝军人正在板门店执勤。(图片来源: 青瓦台摄影记者团)

桥梁连接着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只要跨越这座桥相遇,疑心与怨憎之心就会像太阳光下的晨雾一般消失不见。因此,桥梁代表着沟通。桥是通往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必经之路。在4月27日的会晤行程中,文在寅总统与金正恩委员长将散步至位于板门店湿地上的军事分界线标志所在地——“步行桥”,这一安排意味深长。

板门里同样也曾是沟通之桥。朝鲜时期,很多人在汉阳与义州之间的路上讨生活,将疲惫的身躯及心灵寄托于这片土地之上。板门里酒馆前的空地上曾战火纷飞,1951年10月22日,强国谈判的帐篷入驻板门里,成为历史无情的讽刺。直至1953年7月27日“联合国军司令官作为一方,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官作为另一方,签署了韩国军事停战协定”——《停战协定》签订为止,板门里村庄一直是冷战初期列强争夺霸权的第一线。

韩国并不是谈判桌的主角。这是因为时任总统李承晚高呼“北进一统”,对停战协定持反对态度。停战协定虽已签订,枪炮声在12小时内仍旧不绝于耳。韩朝的年轻兵士被迫加入徒劳的高地争夺战中,牺牲自己的性命,将子弹射进同胞的胸膛。1953年7月27日晚10点枪炮声停息,空旷大地上充斥着草虫的鸣叫,取代了夏风吹开的火药味。但和平并未降临到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中。在停战协定的签署过程中,中国人将“板门里商店(酒馆)”称作“板门店”,象征着敌对、矛盾与冲突的板门店至此诞生,象征着沟通与和平的板门里随之消失。

4月26日上午,距离韩朝首脑会谈开始还有一天,在京畿道高阳市韩国国际展览中心(KINTEX)的2018年韩朝首脑会谈主新闻中心,海内外主流媒体正在为采访历史性的瞬间做准备。(图片来源: 青瓦台摄影记者团)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板门店韩朝首脑会晤是为曾在列强政治中夹缝生存、深陷分裂及战争漩涡中的韩民族历史正名所做的努力。韩国过去虽未成为停战协定谈判桌上的一员,但韩国今日向全世界宣告,自己将在停战机制向和平机制转换的征途起引领作用,颇具历史意义。

鲜有人会从一开始便关注到文在寅总统为将板门店(停战机制)转化为板门里(和平机制)所做的一系列努力。2017年7月6日,文在寅总统在德国柏林曾做过概括性发言,“希望在韩半岛开启构筑和平机制的大胆征程”,“韩国新政府的韩半岛和平构想”。文在寅总统表示,“我们所追求的只有和平”,并做出指示:不寻求朝鲜政权垮台和吸收统一;保证朝鲜体制安全、追求韩半岛无核化;构筑永久和平机制。文在寅总统将“朝鲜参加平昌冬奥会,打造和平奥运会”作为实践课题,并表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与金正恩委员长会晤”。当时距离文总统凭借“烛光广场”之力成为总统不足两个月。但这在当时并未引起公众瞩目,却招来铺天盖地的“在金正恩核威胁面前乞求会晤的软弱领导人”的嘲讽和蔑视。朝鲜接连不断进行核导试验(发射),金正恩委员长及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火焰与怒火”的嘴炮令韩半岛陷入史无前例的战争危机中。文在寅总统在“8•15”光复运动的祝词中悲壮明志,“将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战争爆发”。

文在寅总统在战争危机之中力挽狂澜,拿出扭转局势的“定海神针”。去年10月30日,文在寅总统命外长康京和在国会上发布萨德(THAAD,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三不”政策,即,韩国政府不考虑追加部署“萨德”系统;韩国政府不加入美国MD反导体系;韩美日安全合作不会发展成为三方军事同盟。该政策核心点在于宣告“韩国不会成为美日同盟的下游合作伙伴”,以此“缝合”韩中关系因萨德而出现的裂痕,撼动了李明博及朴槿惠政府十年间强化打造的与朝中俄对立的韩美日战线。韩国外交空间也随之扩大。

11月13日,联合国大会全票通过“平昌奥运会休战决议”。但金正恩委员长却于11月29日强行试射洲际弹道导弹(ICBM),并宣布“朝鲜完成国家核武力建设的历史大业,火箭强国伟业获得成功”。韩半岛被卷入战争危机及平昌冬奥会毁了的哀叹不绝于耳。

黑夜越深,是否代表着黎明的脚步越近。朝鲜“国家核武力建设大业已成功的宣言”预告着黑暗的终结,也预告着自2008年李明博政府执政以来充斥着敌对及矛盾的韩半岛局势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在寅总统抓住了机会。12月19日,文在寅总统在前往冬奥会举办地平昌的专列上接受了美国NBC电视台的专访,“韩美有可能考虑推迟韩美联合军演,我已向美国提出这一建议,美方正在讨论此事”。朝鲜惧怕韩美联合军演,并将其称为“煽动北侵战争”,这左右着朝鲜是否参加奥运会。文在寅总统欲将“平昌”布局为多方首脑外交的杠杆。文在寅总统的这番发言并未与美国进行事前协商,属于“先斩后奏”。危险重重却孤注一掷,最终成为扭转局势的“神来之笔”,大开“平昌(临时)和平机制”之门。文在寅总统的嘱托——“我们不应将命运寄托于动荡的局势中,我们主动去创造愿景的意志及努力将扭转形势”(文在寅总统于4月19日在青瓦台宴请媒体社长团)并非虚言。

金正恩委员长在1月1日的新年贺词中给出了回应,“真心祝愿平昌冬奥会成功举办,朝鲜有意采取包括派遣代表团参赛等在内的所有措施,并愿与韩方就此尽快举行会谈”。终于,通往和平的对话之门得以打开。

图为韩朝首脑会谈前一天的26日下午,韩半岛旗后的韩国陆军官兵的车辆正经过京畿道坡州市统一大桥附近,(图片来源: 韩联社)

随后的日子就如同梦境一般。韩朝举行高级别会谈;朝鲜同意参加平昌冬奥会(1月9日),劳动党副委员长金与正率代表团访韩;文在寅总统会见朝方代表团(2月9日至11日),徐薰及郑义溶率特使团访朝并公布韩朝就举行首脑会谈达成协议一事(3月5日至6日),特朗普总统接见郑义溶特使并表示“有意举行朝美首脑会谈”(3月9日)。

在构建“平昌(临时)和平机制”的同时,有多种方式可以避免重蹈韩半岛长达70年分裂的覆辙。所以,这是一把兼具机遇与危险的双刃剑。文在寅总统单方面推迟及减小韩美联合军演规模的事已成既定事实,这让那些将韩美同盟奉为神的意旨的两国同盟论者心生惧意。金正恩委员长在会见徐薰及郑义溶率领的特使团时表示,“对韩美联合军演表示理解”,令背后的中国大为吃惊。特朗普总统会见郑义溶特使,当场表示愿同金正恩委员长举行会晤,令在场的参谋及战略家们惊慌不已。韩朝美三国首脑做出这样的选择,虽然可能成为破天荒的选择并以此打开新天地,但也可能成为搅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东北亚战略地形及引发既得利益势力强烈反驳的把柄。文在寅总统在构筑永久和平机制的过程中将如何处理韩美同盟关系?特朗普总统会为了压制中国向朝鲜伸出手吗?金正恩委员长将在美中之间作何选择?需要回答的问题还有很多。

板门店韩朝首脑会晤需要承托的历史重担史无前例。会谈成为韩朝关系改善的转折点后,需为推动史上首次朝美首脑会谈成功举办做好铺垫。韩朝及朝美首脑会谈如若成功举行,韩半岛上的7500万人民才算是真正踏入和平之地。

因此,让我们与在分裂与战争的悲烈历史中逝去的无数冤魂们手牵手,诚心呼喊,就像1966年意大利世界杯(朝鲜进军八强)及2002年韩日世界杯(韩国进军四强)那般,“梦想终究会实现”。

李制勋 高级记者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politics/defense/842222.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