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以色列将巴勒斯坦矛盾困在加沙地带的“割草”战略的瓦解

图为,当地时间10月23日,遭到以色列空袭的加沙地带正在冒烟。 从以色列南部看到的景象。 (图片来源:美联社 韩联社)

2005年9月以色列单方面撤出加沙地带后一直以来采取的巴勒斯坦战略随着本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而逐渐瓦解。

贝京-萨达特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埃夫拉伊姆·因巴尔(Efraim Inbar)在2014年8月发表的《在加沙地带“割草”》一文中写道,以色列面临着难以处理的长期化冲突,几乎不可能将哈马斯从巴勒斯坦社会中铲除,也无法达成政治解决方案。因巴尔指出,为解决这一问题,以色列正在按照“割草”战略采取行动。因巴尔分析称,以色列对哈马斯的战略是,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军事压制,如哈马斯(在某种程度上越线)进行袭击,以色列将对其进行严厉惩罚,削弱其军事力量,以求一段时间内的和平。据以色列认为统治加沙地区的巴勒斯坦武装派别哈马斯就像疯长的草坪,需要进行定期修剪,比起连根拔起,以色列更倾向于对其进行定期打击、削弱与遏制。

根据这一战略,以色列在过去的17年时间里对进入加沙的物资实行了严密控制,并定期进行空袭和炮击。在此过程中,以色列与哈马斯展开了4次战争,以色列还曾在2008年和2014年投入了地面部队。因此,在本月7日哈马斯突袭以色列之前,加沙地带已有3500多人死亡,1.5万人受伤。

对于以色列的“割草”战略,外界的产生了多种评价。加沙地带的面积约为首尔市的60%(360平方公里),在狭小的空间内囚禁220万名无辜居民,如同修剪草坪一样,在长达17年的时间内发动周期性攻击,加沙战争在世界战争史上算得上是空前的灾难。以色列得出的结论是无法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于是以色列采用“割草”战略对付加沙,至今已持续17年之久,此期间以色列也一直在进行风险管理。

以色列之所以会进行如此不寻常和不对称的战争,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奥斯陆协议》(1993)等巴勒斯坦和平谈判计划的搁浅、以沙特阿拉伯为中心的逊尼派阿拉伯势力和以伊朗为主导的什叶派联盟之间的对决引起的中东纷争与势力范围变化、巴勒斯坦内部势力分裂为哈马斯(加沙地区)和法塔赫(西岸地区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以色列的右倾化等。

以色列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占领了加沙地带,甚至一度将其打造为以色列定居点。但2005年9月,时任以色列总理的阿里埃勒·沙龙(1928-2014,2001-2006当政)不顾执政右派势力的反对,撤走了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队兵力,并完全拆除了定居点。以色列进行调整的原因在于当时巴勒斯坦人的强烈抵抗与中东冲突格局的变化。

2000年9月,当时的以色列在野党领导人、前总理沙龙访问了东耶路撒冷圣地圣殿山,据悉,当时以色列右派主张以色列拥有此地的主权,这一举动引发了巴勒斯坦的第二次民众起义(阿克萨群众起义)。因此,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和平谈计划完全搁浅。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持续了4年半。在此过程中,三千多名巴勒斯坦人和一千多名以色列人丧命。在此过程中,面积小、人口多、抵抗强烈的加沙地带变成了以色列的“患处”。

与此同时,中东的版图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2003年入侵伊拉克,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萨达姆政权是以色列的“主要敌人”,该政权的垮台在中东造成了巨大的势力空白。受此影响,“伊斯兰国”(IS)等极端伊斯兰主义武装抬头,伊朗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增大。中东地区矛盾的轴心已经完全转变为以沙特为中心的亲美逊尼派阿拉伯势力与以伊朗为主导的反美什叶派联盟。逊尼派阿拉伯国家优先考虑与伊朗对抗,完全将巴以冲突置之度外。在此期间,由伊朗、叙利亚的巴沙尔·阿萨德政权、黎巴嫩的武装派别真主党组成的什叶派联盟向哈马斯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这种背景下,以色列撤出加沙地带的最初目标是将加沙地带还给巴勒斯坦人。但自从前总理沙龙下台后,以色列政治完全被右派势力主导,并反对与巴勒斯坦人进行和平谈判。主持《奥斯陆协议》达成并推进和平谈判的以色列前总理伊扎克·拉宾(1922-1995)所属的劳动党逐渐没落为小政党。

紧接着,巴勒斯坦内部的分裂开始加速。自2004年11月11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去世后,作为以色列和平谈判伙伴的民族权力机构——法塔赫势力的领导地位也随之削弱,否定以色列存在的哈马斯势力借机壮大了势力。2006年1月,哈马斯在巴勒斯坦议会选举中获胜,但法塔赫势力拒绝承认,随后双方爆发内战。2007年6月,哈马斯将法塔赫分子驱逐出加沙地带。

此后,巴勒斯坦分裂为法塔赫领导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哈马斯领导的加沙地带。因此,以色列的战略也发生转变,欲将巴勒斯坦矛盾控制在加沙地带以内,此举为以色列实施“割草”战略创造了良好环境。埃及等逊尼派阿拉伯国家不再承认哈马斯,沙特等国则开始关注与伊朗的对抗,不再过多参与巴以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攻击哈马斯对牵制伊朗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伊朗正是以色列与阿拉伯逊尼派国家的共同主要敌人。

2006年6月25日,哈马斯绑架了以色列士兵吉拉德·沙利特,此后以色列于2008年展开了地面部队的首次入侵行动,即“铸铅行动”,此次行动也宣告了加沙战争的正式开始。2014年,以色列再次对利用地面部队展开入侵,此次行动的导火索是哈马斯杀害3名以色列青少年。自7月6日开始,以色列在50天内进行了6000次空袭,共投下907吨炸弹,发射了5万多枚炮弹,同时出动了158辆坦克、3个旅的地面部队对加沙地带进行了攻击,共造成2205人死亡,1.6万栋房屋建筑被毁,导致43万人一度无家可归,流亡人数占据加沙人口的四分之一。

问题在于这样的“割草”战略究竟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以色列要意识到,每次出面修剪“哈马斯”这片草坪后,草株总是会比之前生长得更加旺盛,修剪草坪的费用和损失却呈指数增长。去年5月,以色列在11天内出动F-16战斗机等投放了精确制导炸弹,据悉此次轰炸摧毁了哈马斯的地下隧道、特工队队员与所在船只、1.4万支火箭,造成了243人死亡,其中包括100多名儿童和妇女。

距离上次遭遇袭击仅过去一年半,哈马斯于本月7日发动了大规模袭击,此举完全出乎了以色列的意料。按照哈马斯的说法,该组织于7日凌晨6时30分左右,在20分钟内发射了5000枚火箭,此次攻击导致以色列的防空系统“铁穹”失效。哈马斯使用滑翔机和快艇越过隔离墙,闯入以色列境内。这次意外袭击导致以色列损失惨痛,共造成1400多人死亡,200多人被扣为人质。此后,以色列不断进行报复性攻击,截至23日,仅加沙地带就有5000多人死亡。以色列的“割草”战略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意义。

去年5月,美国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杂志《国家利益》上的题为《割草机:以色列为与巴勒斯坦进行持续战而采取的战略》的文章中指出,“割草”战略的错误在于,它从一开始就排除了政治解决手段,导致了战争的长期化。17年来,以色列将巴勒斯坦问题困在加沙地带,周边国家等国际社会对此视而不见,这也导致了巴以冲突的不断恶化。目前,这场冲突正在逐渐吞噬整个中东。

郑义吉 高级记者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international/arabafrica/1113320.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