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记者手册]油价背后“看不见的两大巨手”

图为美国加利福尼亚中途日落油田中石油钻机们正在采掘原油。(图片来源:路透社和韩联社)

去年全球日均原油消费量约9500万桶,被认为导致低油价原因的供给过剩量为每天300万桶左右。相当于比实际消费量多生产了3%左右,并因此导致油价在一两年内下降了四分之一左右。虽然也没有见到库存得到缓解的迹象,但相对于普通商品来说,价格的浮动幅度还是太大了。

这是因为与普通商品不同,原油是国家的战略物资,是华尔街大佬们的投机商品。也就是说,国家间的力学关系或者是所谓投机资本手段等的非经济性因素对油价影响很大。

能够撼动原油市场的两大“巨手”是美国与沙特阿拉伯。在描写石油战争的历史与预测的《石油的恐怖》(孙池玙、李钟宪编著)一书中讲述了在他们的合作与战略中,油价与市场规则得以制定。2010~2014年每桶超过100美元的高油价与现在的低油价都是如此。

合作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时两个国家就“原油仅以美元结算”达成协议,用“美元地位的确立和确保稳定的原油供给权”与“沙特王室和遗传保护”进行权益交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沙特的增产、低油价政策使得美国的宿敌——前苏联的经济遭到致命打击并崩溃(1991年),而同一时期,美国给逊尼派国家沙特的宿敌——“什叶派盟主”伊朗实施经济制裁,使得其发展停滞。本世纪十年代,高盛等华尔街投资银行(IB)等非商业性净买入订单大幅增长,拉高了沙特的原油公开售价(OSP),使得两国在高油价中谋得暴利。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在的低油价战略也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了。十九世纪中后期,“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用低价战略动员政治、媒体力量推翻对手企业后兼并他们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规模,以致在美国石油市场上占到了90%以上的份额。二十世纪初中期,“洛克菲勒的后继者们”——标准石油、皇家壳牌石油、海湾石油等被称为“七公主”的西欧主要石油企业随意定价,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意大利国有石油公司(ENI)获得了伊朗的石油开发权,开始了以比苏联公示油价更低的价格进口石油等的单边行动,于是他们就共同实行了低油价政策,全世界的中小石油公司因而面临破产的危机。

李淳赫 记者

本世纪开始,由俄罗斯、中国、伊朗、巴西、委内瑞拉等产油国政府设立的国有石油公司(“新七公主”)则日益强大。但是他们积极的石油开发却遭遇页岩气开发,从而导致持续的世界性供给过剩。如果低油价持续下去,财政相对充盈的“七公主派”幸存下来的可能性也很大,可是之后呢?该书谨慎地预测称,西欧主要企业将会低价收购新兴国家的油田,并提高市场支配率。

问题是现在正高唱着“油价下跌是祝福”的韩国。也就是说,即便到了现在,也需要着手制订在变化的能源模式下如何不被淘汰的战略。

李淳赫 记者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international/globaleconomy/725725.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