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整体 > 文化·韩流

2015年韩国电影趋势及背景分析

登录 : 2015-12-22 04:25 修改 : 2015-12-28 04:59

图为电影《老手》中的一个场面

“让我们演一出复仇剧吧,痛快地。”(电影《局内人》台词)

2015年韩国的电影院吹起了复仇、惩罚、实现正义的强风。《暗杀》、《老手》、《局内人》等电影在票房上收获颇丰。有评论称,可以透过商业电影深受大众欢迎这一点来窥探韩国社会的现状。

目前正在上映中的《局内人》(导演于民浩,音)的观影人数12月14日超过了600万人次。这创下了成人(未满19岁不可观看)电影史上最快突破600万人次的纪录。电影讲述了互相敌对的政治强盗和检察官携手面对不公、恢复社会正义的故事。今年夏天,描绘了独立斗士们的崇高斗争和对有权有势亲日派的惩罚的电影——《暗杀》(导演崔东勋)观影人数超过了1000万人次。《老手》(导演柳承莞)描述了一名刑警与目中无人的财阀三代在首尔明洞中心打斗之后成功抓获罪犯的故事,这部电影同样吸引了1000万人次的观众观看。

这些电影虽然在时代背景和人物设定上有所差异,但它们都是从批判韩国社会现实的角度出发的。以前虽然也有很多被认为是“社会性的发言”的电影,诸如《不当交易》、《熔炉》、《辩护人》等,但是今年类似的电影尤其多,而且先后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甚至可以说,电影史上衍生出了“韩国型社会批判题材”。

电影分别象征了韩国社会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描绘了一幅“巨幅画像”。《老手》揭露了最近已世袭到孙子一代(富三代)的财阀体制;《局内人》揭露了财阀、有势力的政治人、媒体巨头等政治、经济、媒体的勾结结构;《暗杀》揭露了清算亲日残留势力失败的问题。也就是说,既得利益阶层以亲日派为中心得以形成,在财阀体制下积累财富之后通过政治人和媒体形成了强大的保护网。

尤其是财阀以“恶人”形象出现在荧幕上这一点较为新颖,因此很多电影被评价“具有当代性”。之前,特定政治人(《26年》和电视剧《追击者》)或腐败的检察官(《不当交易》)或公安机关(《辩护人》)等在电影中纷纷作为反派角色出现,而如今财阀成为了主要的反派角色。

可以将这种现象看成是因为“韩华集团会长暴力事件” 和“花生返航”等事件中显露出的财阀的傲慢姿态引起了社会公愤。一边是调整性裁员的“寒风”和临时工的悲怨,另一边是财阀们赠与刚出生的婴儿数十亿韩元的股份,随着类似这种情况的不断发生,剥夺感也相对加重。

财阀的世袭行为更加燃起了大众的愤怒。《老手》将摄像机对准“财阀三代”(刘亚仁饰)的傲慢,而非财阀。“土勺子”最终追不上含着“金勺子”出生的财阀三代的绝望感正在蔓延。庆熙大学教授沈宝善(音,文化艺术经营学系)表示,“在名誉退休和调整性裁员日常化的状况下,对着年轻的财阀三代弯腰奉承的大企业员工们看了电影后会有什么想法呢?”。

社会学者把这一幕结合“中产层崩溃现象”进行了解释。现代经济研究院在8月份发布的名为《对阶级上升阶梯的国民认识》的调查结果显示,10名国民中有8名(81%)回答说“即使努力,阶层上升的可能性依然很小”。这比2013年时同一调查的数值(75.2%)上升了5.8个百分点。据说越是二三十岁的年轻阶层和低收入阶层,对此越是悲观。

一边是即使努力也无法改变的世界,另一边是财阀们继续将财富代代相传,这便是韩国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想法。这也是大家为什么关注《局内人》中出现的台词——“要么干得好,要么生得好”的原因所在。西江大学教授全商振(音,社会学)表示,“最近几年间,随着中产层的崩溃,韩国社会逐渐两极化,身份及阶级间的壁垒正变得越来越高,而电影能像地震仪一样敏感地捕捉到这一现象”。

安昶贤 记者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culture/culture_general/722743.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