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整体 > 政治·社会

韩国大型山火下,老人与人口外流地区的现实

登录 : 2025-04-01 05:16

3月31日下午,在庆北义城郡义城体育馆临时避难所,行动不便的灾民们正在休息。(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

将庆北北部化为焦土的大型山火,赤裸裸地展现了韩国超高龄化社会中人口外流地区的严峻现实。大火更靠近老年人,也威胁到着好不容易躲过一劫的人们的生活。

此次山火开始于庆北义城郡。山火发生第二天,即23日白天,在设有临时避难所的义城郡室内体育馆后方,60多名老人挤在一起躺着。他们原本住在一家疗养院,其中身体状况较好、还能勉强行动的,被转移至此。而身体状况较差的被安置到了其他疗养设施。

老人们躺在单薄的垫子上,生活起居需要护理人员的帮助。空气循环垫原本用于预防褥疮及严重的皮肤坏死,但在避难所里却成了奢侈品。能够坐在轮椅上自己进食的老人寥寥无几,大多数人无法完全自主活动,只能微微转动头部,勉强观察周围的状况。

3月23日,在庆北义城郡义城体育馆临时避难所,灾民们正在休息。(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

避难所里没有任何遮挡,这些老人们连最基本的尊严都无法受到保障。每当需要换尿布时,护理人员只能用被子临时遮挡,与体育馆前方整齐排列、四面封闭的救援帐篷形成了鲜明对比。

表面上,这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但真正的原因在于护理人员严重短缺,远远无法满足庞大的照护需求。当日,一名疗养院工作人员无奈地表示:“为了更方便照顾老人,我们别无选择”。

庆尚北道知事李喆雨在24日谈及此事。当天上午,在安东市吉安面事务所听取居民疏散情况汇报,并指示,“尽可能将疗养机构的老人撤离到其他设施”。然而,他也只是以“观察者”的视角感叹“看着都觉得心疼”。

3月24日上午,在庆北义城郡丹村面并方里,居民金淑子前往面事务所避难。(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

25日,瞬间失去家园的盈德郡约4000名居民在20多个避难所度过了地狱般的夜晚。灾民最多的盈德国民体育中心内,竟然没有救援帐篷。现场一名盈德郡公务员表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政府未能提供帐篷,但即使有,也难以设置。如果设置救援帐篷,该避难所可容纳的人数将大幅减少,仅能安置约100人。

26日晚,白天分散的500多名灾民陆续返回体育中心。一些人领取了救灾物资中的被子便驱车离开,相对年轻的50多岁和60多岁人选择前往旅馆住宿,而留在避难所的大多是高龄老人。直到灾难发生第四天的28日,这里才设置了救援帐篷。

避难所内,许多老人因为拿不到每日必需的血压药、糖尿病药而焦躁不安。河仁顺(音,74岁,盈德郡丑山面居民)患有青光眼,她的药物在大火中被烧毁,无奈之下,她只能在27日凌晨收拾行李离开避难所,前往首尔的医院重新配药。

3月26日晚,在庆北英阳郡英阳郡民会馆设置的避难所,前往这里避难的居民们正在吃晚饭。 本月22日在庆北义城郡开始的山火前一天随着强风蔓延至直线距离50多公里的英阳郡。 (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

避难所的卫生间和淋浴间对行动不便老人而言,简直遥不可及。走廊尽头的卫生间已让他们举步维艰,而后来开放的盈德文化体育中心游泳馆淋浴间,更是足足有500米之远。

对不熟悉智能手机的老人来说,政府发布的灾难短信形同虚设。大多数人依赖村长的广播获取信息,或者在昏昏沉沉的睡梦中,被他人叫醒、匆忙逃离。

仅在庆北,就有26人在此次山火中遇难。除在直升机坠毁事故中牺牲的飞行员外,其余遇难的25人均为当地居民。从遇难者年龄来看,50多岁为2人,60多岁为7人,70多岁为2人,80多岁为13人,90多岁为1人。70岁以上的有16人,占64%。

3月26日,在庆北盈德郡盈德邑一道路上,警方正在查看被山火烧毁的车辆。(图片来源:韩联社)

他们中的大多数,未能躲过从天而降的火球。盈德郡一家疗养设施的4名老人中,3人在撤离途中不幸遇难,年龄分别为79岁、85岁和87岁。当时两名职员驾车载着他们逃离烈焰,谁知3火势迅速蔓延。正当职员们拼尽全力将其中一名老人从燃烧的车辆中救出时,车辆突然爆炸。

在义城郡一处偏远村庄,一位86岁的独居老人,在大火中孤独离世。直到三天后,才被面事务所职员发现。

这场山火无情撕裂了浪漫的“归村”愿景。那些勇敢返乡的青年、以及向往宁静田园生活的中老年人,在废墟前陷入绝望。在蔚山蔚州郡三同面经营牧场的金勇宽(46岁,音)表示,“政府为防止人口流失,出台各种政策鼓励返乡,但此次山火彻底暴露了农渔村在灾难面前的脆弱现实,没有人会冒着一瞬间可能失去一切的危险来到农渔村”,“需要出台对策保障安全”。

3月28日上午,义城郡丹村面下禾1里,山火烧毁多栋建筑。(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

朱成美 记者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area/area_general/1189878.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