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整体 > 政治·社会

中国阻止萨德战略,第一阶段舆论战后会是什么?

登录 : 2016-08-05 10:06 修改 : 2016-08-05 10:06

最终目标是阻止部署萨德并防止韩国成为美日同盟下位伙伴
首先以限制签发韩流签证避免全面战争,同时发起“旁敲侧击式的舆论战”
《人民日报》社论批判朴总统,发出不放弃阻止萨德部署的“通牒”

图为8月4日上午,在青瓦台与新国家党的大邱及庆尚北道的初次当选以及再次当选的议员们进行座谈之前,朴槿惠总统与萨德系统(THAAD•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计划部署地所在区域的议员李完永正在握手。

“《人民日报》点出朴槿惠总统的名字对部署萨德的决定进行批判,几乎相当于发出了(最后)通牒。这说明韩中两国的正式外交渠道已经无法实现对话,非常令人担心”。一位前任政府高层人士如此感慨道。

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朴总统于8月2日的国务会议上强调“部署萨德的决定不可改变”之后,于8月3日发表社论表示“韩国领导人固执地将本国安全与美国萨德体系捆绑在一起,破坏了地区稳定,丝毫不考虑此举对周围大国(中国、俄罗斯)安全利益造成的损害”,对朴总统进行了直接批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中国宪法序言),因此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的社论完全可以视为中国政府和共产党的官方态度。

前任韩国政府高层人士表示“有人说最近中国方面的反应接近于一种‘威胁’,威胁有停留在口头上的,有付诸于行动的,而中国最近的威胁可能伴随着诸多行动,因此问题非常严重”。也就是说,朴槿惠政府如不采取恰当措施,中国政府与共产党可能会采取实质“行动”,以后的局面充满忧虑。

不过,中国方面的“行动”应该不会发展到足以破坏两国关系的“全面战”。对于中国来说,固然要阻止“驻韩美军部署萨德”,同时也要防止韩国被完全纳入美日同盟成为其下位伙伴。而这两个战略目标相互抵触,形成了一个难解的课题。朴槿惠政府宣布决定部署萨德之后,中国一方面高调“反对萨德”,一方面又在采取“实质行动”时表现得小心翼翼,也是出自这一考虑,旨在避免出现防止两者兼失的最坏局面。韩国政府相关人士之所以表示“现在萨德还未实际部署,中国政府层面不会采取正式的应对措施”,表现得颇为从容,也是出自这一原因。

中国方面在政府出面采取正式“经济制裁”等措施之前,似乎有意通过煽动舆论施压朴槿惠政府重新考虑部署萨德的决定。这一意图已经在中国最近采取的一系列非正式施压措施中体现出来,比如限制韩流明星在中国的活动、停止引进或者与韩国共同制作新的韩流文化内容、取消为韩国人代理商务护照签发手续机构的代理资格等等。对于限制韩流和签证的措施,中国政府并未做出任何表态。但这些举措确实属于“萨德制裁”的范畴。中国外交部长王毅7月25日与韩国外交部长尹炳世会谈时曾表示“韩国方面(决定部署萨德)的行为损害了双方的互信”,表达不满,并强调“双方人员交流已经进入千万人次时代”,这一情况值得我们关注。韩流和签证正是双边关系进入“千万人次时代”的象征,对韩流与签证的部分限制虽不足以对韩中经济关系造成致命打击,但足以形成巨大的民众波及效果。因此中国此举堪称“旁敲侧击式的第一阶段舆论战”。

那么,如果第一阶段舆论战不能发挥作用,中国可能放弃“阻止部署萨德”的目标吗?朴槿惠政府期待情况会如此发展,但这一可能性几乎为零。综合考虑韩国宣布决定部署萨德之后中国传达出的各种信息,概括起来就是“韩国应该理解中国的安全忧虑”。这句不同寻常的表达中包含着残酷的外交信息,即如果韩国不理解中国的安全忧虑,中国也不会理解韩国的安全忧虑。韩国的安全利益当然也包括“经济安全”。韩中如果发生“经济战争”,经济规模相对较小的韩国必将受到巨大打击。

对朴总统进行实名批判的《人民日报》社论最值得重视的地方在于,它很可能是中国政府和共产党强调决不会放弃“阻止萨德”这一战略目标的“最后通牒”。《人民日报》在8月4日的社论中写道“中俄反对美国在东北亚构筑新的导弹防御(MD)据点”,“中俄将会采取美韩无法预测且无力承受的报复措施应对萨德”,做出了威胁。此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首脑会谈共同声明中表示“单方无限制地强化导弹防御体系的行为将会威胁地区安全与稳定”,宣布双方将在“阻止萨德”问题上保持合作。

朴总统所谓的“可以考虑将部署萨德的地点从此前决定的星山炮台转移到星州郡境内其他地方”,能否在韩中两国如同相向疾驶的火车般强硬对立的“萨德对峙”局面中打开一个突破口呢?

李制勋 记者,金畏铉 驻北京记者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politics/diplomacy/755258.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