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莲 评论员
一年一度的韩国高考又结束了。但唯独在今年的高考中,往届生较多。在50.4万余名应试者中,应届生仅有32.6万余名(约65%)。这是引进高考制度初期较为混乱的1996年以后,28年来的最高水平。今年6月,韩国总统尹锡悦突然提出了“删除超高难度试题”的高考改革方案,这吸引了大批想重返高考考场的毕业生。
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志愿填报集中于医科大学”所产生的影响。今年年初,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见到了大学生K某,他曾考入一所私立大学人文专业,但他选择复读重新考取韩医科大学。随着高考分数的上升,她改变了未来职业规划,转向“医齿韩药兽”(医科、牙科、韩医科、药科、兽医科)。他说原来自己对哲学专业感兴趣。当记者问他是否适应韩医科大学时,他回答“上久了就适应了”。另一名学生N经过4次高考,终于拿到了医科大学的“通行证”。当他第三次高考考入韩医科大学时,他觉得“这样就够了”。但他看到上医科大学的朋友们说韩医科大学等级低一级后,他又参加了一次高考。在“医齿韩药兽”中也分有不同的等级。
韩国高考考生志愿填报集中在医科大学有几个共同原因。并非所有人都如此,但不管是否适合都填报医科大学。即使有学生对其他专业更感兴趣,只要成绩比较好,就会被推荐去医科大学。比如在补习班,只要绩名列前茅,即使志愿不是医科大学,也会被编入“医科大学班”。且准备报考医科大学的学生年龄也在逐渐提前,但报考医科大学入学考试的考生年龄却在上升。街上挂出“小学医科大学培养班招生”条幅早已不是新鲜事。为报考医科大学,出现了不惜考5次、6次的“高考浪子”,大学里的理工科专业因学生中途退学而吃尽苦头。最近3年,在韩国国立大学医学院正式录取的1121名学生中,往届生达到了911名(81.3%)。因竞争加剧,应届生很难直接被录取。
高考考生志愿填报集中在医科大学还有一个原因是,即使在入学考试上多投资几年,也能得到终身高收入保障的“医生身份”补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显示,韩国个体劳动者的平均收入(以2021年专业为准)是普通劳动者的6.8倍,在成员国中差距最大。在外汇危机后就业稳定性大幅下降的韩国社会,医生被封为“稳定性最高的职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生行业成了吸引人才的黑洞。由于医生团体的反对,医科大学的录取人数限制持续了18年,医生职业的高收入和稳定性引起的寻租效果变得更加明显。废除司法考试、律师人数增加后,医生和律师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这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
2020年,文在寅政府在推进医科大学扩招和设立公共医科大学后,大韩医生协会下属的医疗政策研究所,制作了标题为《在需要接受决定你生死的重要诊断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医生》的宣传片,该片引发了巨大争议。在“为每年争取全校第一名,在学生时代就努力学习的医生”和“虽成绩差强人意,但还是想成为医生,以推荐制入学的公共医科大学医生”中如何选择的内容里,体现出医生团体的特权意识。
畸形的集中于医科大学的志愿填报对韩国的患者和国民造成了负面影响。韩国平均每千人拥有的医生人数,还不及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水平。“急诊室连轴转”所表现出的必要领域医疗空白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必需医疗“内外产小”(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是被医生们冷落的领域,这是“皮眼整”收益性更高(皮肤科、眼科、整形外科)的结果。但也不能把责任归咎于医生们的贪婪。难道不是因为国家从一开始就未考虑到医疗的公共性、而把医生人力资源下放到以逐利为基础的市场所导致的吗?
高考考生志愿填报集中在医科大学的现象,无异于韩国社会痼疾的缩影。劳动市场两极化和学历社会、人才向首都圈集中导致的地方人才消失、政府的无能……要解多次方程,迈出第一步很重要。在韩国总统亲自出面正式宣布医科大学扩招方案的情况下,不能让政策只像选举时那样做做样子。若试图通过与医生团体进行双边谈判来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很难取得进展。韩国政府在提出恢复医疗公共性的长期计划后,应将其付诸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