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气候变化对策也涉及中美对决,“2050碳中和”告吹

存在嫌隙的G20峰会

当地时间10月31日,出席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G20峰会的各国首脑等在特雷维喷泉前合影留念, (图片来源:罗马/国际合众社 韩联社)

在被称为“新冷战”的国际矛盾中,全球变暖问题是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巨人”之间可能建立国际合作的有意义的纽带。但是,从10月30日开始在罗马举行的为期两天的G20峰会告诉人们,以这个问题为媒介,实现中美合作等国际合作绝非易事。

此次会议的核心问题是,在当地时间10月31日在英国格拉斯哥开幕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之前,世界主要国家能否就气候变化对策以“一致的声音”做出有意义的决定。归根结底,由于中美之间的矛盾,可能只有“一半的对策”出台。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10月31日公开的共同宣言中一致同意:“我们遵守巴黎气候协定,将地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2℃以下,同时努力控制地球平均气温上升不超过工业化之前的1.5℃。” 可以说,比《巴黎协定》更进一步,强调1.5℃目标的“承诺”已经出台。

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对策依然没有完成。对于“碳排放”为“0”(碳中和)的时间,未能缩小分歧。此前,科学界一直敦促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希望通过此次会议确定在2050年。但是,以中国为首,俄罗斯、印度等主张延期,只写入了“到本世纪中期为止(around mid-century)”的比较模糊语句。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和俄罗斯主张“延期至2060年”,印度则没有提出具体时间。由于主要排放国的分歧,未能取得推迟气候变化的有意义的进展。

这样的征兆在此次会议召开之前就已经开始出现。这是2020年初疫情大流行开始后主要国家首脑们首次聚在一起的面对面会议,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并没有亲自参加,预示了会议的局限性。美国总统拜登10月31日在记者会上批评称:“俄罗斯和中国没有做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对此感到失望。”

对于最大的碳排放源“使用煤炭”,也没有出台有效的对策。虽然各国首脑一致同意在今年年底前停止对海外燃煤发电厂的资金援助,但对于何时结束本国燃煤发电,却含糊其辞。发达国家提议制定“到20世纪30年代末”的具体目标,但遭到印度等国的反对。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就气候变化对策指出,此次会议的意义和局限性是“虽然希望没有得到满足,但没有被埋没在土地里而离开罗马”。此前,中美两国一直表示,在不断恶化的双边关系中,气候变化是可以相互合作的领域,但现实却有所不同。特别是,由于两国之间最大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台湾问题导致的不信进一步加深,这一点决定了此次会议的成败。

解决气候问题之所以困难,还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责任在于谁”这一问题上存在分歧。发展中国家主张,一直以来排放碳素的发达国家负有很大的责任,应支付充足的费用,但发达国家反驳说,目前排放碳元素的中国等国家才应该立即履行义务。最终,这一难题只能通过基于中美之间的“大妥协”来解决。但美国致力于向严重依赖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中国、俄罗斯、印度施压。习近平主席10月31日在会议上表示“要调整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时要考虑气候变化和民生保障。”中国因突然出现的煤炭供需不平衡而面临电力短缺问题。

在中美气候变化对策步调不一致的缝隙中,美国举行“供应链恢复力相关的全球峰会”,把重点放在了为包围中国的同盟国的集结上。拜登总统与韩国等14个国家的首脑召开了不同于G20峰会的单独会议。拜登在会上表示,我们的供应链为了支持劳动者的尊严和呼声,必须从强制劳动和童工中解放出来,与我们的环境目标保持一致。虽然没有直接提及“中国”,但从美国一直提出中国新疆维吾尔地区强制劳动等人权问题这一点来看,美国表现出了牵制中国的意图。习近平主席在10月30日的会议上批评美国“人为搞小圈子,以意识形态划线”。

但是此次会议取得的成果也不少。主要20个国家在新冠疫苗接种、数字税引进、开发援助等领域取得了进展。就到今年年末为止,世界人口的40%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到下一年中期70%的人口完成接种的目标达成了协议。还就向最贫困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开发援助达成了一致。另外,最终确定了针对全球大企业的最低15%税率的“全球法人税”制度。

郑义吉 高级记者,黄俊范 驻华盛顿记者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_general/1017547.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