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美人鱼”传说的主人公儒艮,在中国已成为真正传说

2000年后再没有儒艮出没的记录,问卷调查结果仅3人称见过儒艮

专家宣布在中国儒艮功能性灭绝,种群数量减少基本丧失繁衍的能力
儒艮的主要食物海草由于富营养化锐减,还面临被渔网缠住,与船相撞的风险

主食海草的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儒艮。 由于富营养化和沿岸开发,海草消失是儒艮灭绝的主要原因。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儒艮是一种大型海洋哺乳动物,被称为“海牛”或被船员误认为是“人鱼”。这种在浅海中缓慢移动、啃食海草的动物,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至西太平洋海岸,但却是世界级濒危物种。专家表示,以海南岛为中心分布在中国南部的儒艮实际上已经灭绝。

伦敦动物学会(ZSL)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24日在科学期刊《皇家学会开放科学》上发表论文说,栖息在中国的儒艮已功能性灭绝。功能性灭绝是指即使未完全灭绝,个体数量已经非常稀少,基本丧失了可持续繁衍的能力。

儒艮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广西省和海南岛海岸,但自2008年以来就不再有儒艮在中国出没的记录。1988年中国将儒艮和大熊猫一样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并采取了相关保护措施。

参与研究的英国伦敦动物学会动物研究所教授特维通过《卫报》表示,该项研究通过有力证据证明了中国又有一种有魅力的海洋哺乳动物区域性灭绝。虽令人痛心,但原因仍是人类的活动。在中国,白鱀豚于2007年被宣布灭绝。

儒艮广泛分布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沿岸,但由于个体数量较少,在世界上是脆弱的物种。 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沿岸。 (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研究人员在中国查阅了所有有关儒艮的历史资料,但自2000年以来就不再有科学家证实的报告。为此,研究人员对中国海南、广西、广东、福建省的66个渔村的788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受访者平均最后一次见到儒艮是在23年前。在过去的五年里,仅有三个人见过儒艮。研究人员根据这些调查结果得出了栖息在中国的儒艮功能性灭绝的结论。

研究人员指出,栖息地被破坏和渔业活动是儒艮在中国走向灭绝的最重要原因。儒艮完全靠海岸边的海草为生。但海草资源锐减,而且它们还面临着被渔网缠住与渔船相撞的风险。研究人员表示,富营养化导致海水透明度下降,照进海水里的阳光减少,海草锐减,这是对儒艮来说致命的。

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儒艮被列为“脆弱物种”。不过,研究人员建议,基于此次研究,将该物种的灭绝风险等级提高到“危急”。

儒艮长度可达约3米,寿命最长可达70多岁,但繁殖力却非常低。与儒艮基因上最为接近的斯特拉海牛曾生活在白令海,18世纪因滥捕灭绝。(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与儒艮同为海牛属且基因上最为接近的大型海洋哺乳动物斯特拉海牛曾生活在白令海,18世纪因滥捕灭绝(灭绝249年后发现斯特拉海牛完整的骨骼)。几千年来,儒艮也是人类为了获取肉和油而捕杀的对象。

这种行动缓慢、温顺、避人的动物长度可达约3米,寿命最长可达70多岁,但繁殖力却非常低。儒艮一般能在水深10米以下的海草下潜水6分钟,啃食海草,休息时尾巴贴着地面坐着,把头伸出水面。据悉,在东亚,儒艮曾栖息在韩国西部海域南部和台湾海域,但已灭绝,冲绳海域目前有3只。

引用论文: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DOI:10.1098/rsos.21199

赵弘燮 记者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animalpeople/human_animal/1055961.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