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来稿】韩国引以为豪的“K-防疫”面临危机的政治原因

12月11日上午,在首尔市中区首尔站新冠病毒检测点,市民正在排队等待接受检测。(图片来源:韩联社)

申振旭 韩国中央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申振旭 韩国中央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韩国的K-防疫正面临危机。韩国曾经是新冠疫情防控的三冠王。一是韩国是累计确诊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占人口比例最少的国家之一,二是发达国家中经济增长方面受影响最小的国家,三是防疫措施最高等级强度最弱、封锁时间最短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在防疫、经济、自由三者之间实现平衡的国家屈指可数。这足以让韩国国民引以为豪。

而如今,K-防疫作用大不如前的证据就摆在眼前。韩国日均新增确诊病例正逼近万例,医疗系统超负荷运转,在等待病床过程中死亡的患者不断增加。专家们一再警告局面或将失控,并呼吁采取紧急对策。有关新冠疫苗的谣言、假新闻、阴谋论、疫情政治化等将西方国家引向崩溃的种种典型现象,如今在韩国猖獗起来。

为何会出现该情况?虽夹杂着卫生医疗等方面的因素,但政治因素尤其重要。韩国的K-防疫模式有两个优势和两个弱点。优势在于韩国政府可迅速做出决策和推行措施,以及国民的主动自我约束。弱点是脆弱的社会安全网和公共医疗问题。当前发生的变化是问题的关键。

韩国政府防疫对策的特点不是强度,而是时机和执行力。牛津大学布拉瓦特尼克政府学院的资料显示,韩国政府在疫情扩散之前快速采取应对措施,疫情趋稳后放宽防疫措施,与此相反,美英等西方国家在疫情扩散后才收紧防疫措施,因此不得不采取更强有力的封锁措施。

除韩国政府的灵活应对外,韩国防疫成功的秘诀还有国民的主动自我防控。韩国国民们并非害怕被处罚,也不是听命于政府,而是市民们主动做出了“表率”。据朝鲜研究生院教授金正(音)分析,在韩国,只要疫情开始扩散,市民就会主动减少出行,并在此基础上协助政府防控疫情。

但现在又是怎样呢?自政府启动“与新冠共存”模式以来,新冠确诊病例持续增加。这是因为支撑K-防疫体系的支柱发生了变化。之前已有许多国家草率启用该模式,造成了更大的经济打击且不得不采取更强力的封锁措施。但韩国政府急于启用该措施的原因是什么呢?应该是为了保障财政收入以及因防疫措施而受损的各阶层的收入。K-防疫体系的弱点压制了其优势。

韩国国民在疫情防控方面的自我约束力也发生了变化。原因不在于防疫疲劳等模糊的心理因素,而是国民们对现政府的信赖度下降这一具体参数。韩国高丽大学政府学研究所博士吴贤振(音)的最新分析显示,韩国民众对现政府的支持率与对防疫政策和疫苗信赖度有极大关系。随着更多人主张应实现政权更迭,国民们对防疫政策、接种疫苗等措施的抵抗也越来越明显。支撑K-防疫体系的国民方面也出现了裂痕。

K-防疫体系的两项优势已不再。新冠确诊病例数剧增导致病床不足、医疗人员超负荷工作、居家隔离治疗支援人力不足,这体现了K-防疫体系的第二个弱点,即公共医疗基础设施的缺陷。既然K-防疫体系的弱点已经显现出来,那解决问题的方向又是什么呢?

首先,最紧急的是让国民超越政见分歧,在应对新冠疫情这一国家课题上充分信任现政府。若该问题得不到解决,无论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疾病管理厅等机构如何解释,都无法让K-防疫中“市民之盾”这一强大支柱重新牢固起来。比起疫苗通行证等强制措施,国民的信任才是防疫的根本。这是韩国总统和国务总理等政治领导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国家之盾”作为K-防疫的另一支柱,若要想持续可靠,仅凭“追踪、检测、治疗(3T政策)”显然是不行的。若无法保障基本收入,就不可能进行合理的防疫,若无法扩充公共医疗资源,就很难应对灾难。只有将普惠的社会保障制度化,扩大非营利性公共领域,才能在反复的疫情中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这需要政治上的推动力。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opinion/column/1023255.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