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就算死也不要回来” ……70年过去后“流散”仍是现在进行时

【济州岛四三事件70周年特别企划系列】②

济州4•3事件中为活命而被迫离开济州的人们
为逃难去了日本、陆地的“流散族群”
“不要再回来”……一生都活在乡愁之中

金伊鲜(音)一家人通过离散家属团聚活动在时隔58年之后与住在朝鲜的哥哥团聚。为表纪念,他们在济州市朝天邑新安洞父母墓前竖了一块“兄妹相逢纪念碑”。图为金伊鲜的儿子朴英善(音)正望着纪念碑。

济州4•3事件(也称济州岛四三事件)当时,许多济州人流散到了日本以及陆地地区。缘于对济州岛的怨恨而离去,身为独子或长孙的人也因此在大人的引领下逃离了“死亡之岛”。随着军警讨伐行动的升级,父母们明知可能再也无法相见,但“为了让孩子们活下去”而将他们送上了偷渡日本的船只。“济州4•3事件 Diaspora(流散族群)”就这样开始形成。这些人即便接获远在家乡的父母辞世的消息也无法回来,留下的只有无尽的遗憾。

今年1月,记者在日本东京见到了济州出身的第二代旅日韩侨元日东(音)。图为他在讲述父亲和济州4•3事件的故事。

赴日本

偷渡日本的路径要么是从济州直达,要么从釜山出发主要经由日本对马岛进入日本本土。1949年1月3日,在讨伐队针对济州岛的焦土化行动达到顶峰之时,旅居大阪济州岛大静面亲睦会在济州籍旅日韩侨聚居的大阪生野区举行了“反对屠杀追悼会”,由此开头,每个村都举行了追悼会。

李昌顺(音,86岁,东京)出生于日本大阪,解放(1945年)后曾定居于故乡西归浦市大静邑,在他上初中一年级时爆发了济州4•3事件,事发五六个月后他亲眼目睹了三名朋友遭枪杀的情景。1月14日,记者在东京见到了李昌顺,他说道,“因为对方说‘若不出来你也是赤色分子,要枪毙’,所以村民们都出来了,那情景终生难忘”。李氏离开济州短暂停留首尔后经釜山到了日本。李氏表示,“奶奶1949年去世,生前托朋友告诉我就算死也不要回济州岛。遗憾的是我作为长孙却没能给奶奶送终”。

今年1月,记者在东京上野采访的第二代旅日韩侨元日东(音,59岁)掏出的名片上的名字是“秦日东”。他出身于济州市旧左邑金宁里,父亲(元京延,音,已故)也在济州4•3事件时为逃生偷渡到了日本。他的父亲在济州农业学校就读时从事学生运动,后躲进山里,再后来被讨伐队抓住,就在父亲与其他十几个人要被枪杀的瞬间,他趁着子弹哑火跳进了沙坑里,从而成了唯一活下来的人。其后,其藏到姑母家不久又被警察抓住,几次从生死关口逃脱后最终乘上了偷渡船。元氏说道,“据说讨伐队来的时候,奶奶挺身而出挡住了三代单传的父亲,让他逃了出来。奶奶随后被捕,在遭受严刑拷打后被处死”。

无法在济州生活的元日东的父亲经对马岛来到了博多,不料被日本警察逮捕,送进了有偷渡嫌疑的韩侨收容所——长崎县大村收容所。金宁里出身的旅日韩侨们觉得元日东的父亲被送回去必然会被处决,于是展开了营救行动。他们当时凑了80万日元制作了一个外国人身份证,将其名字改成了“秦泰英”(音),从而救出了父亲。日本出生的元日东于是就成了秦泰英的儿子“秦日东”。元氏说,“父亲对奶奶怀有难以割舍的深情和愧疚,来往于九州和东京时,每逢奶奶忌日就会买上酒和饭团,点上香在火车里祭祀” 。

元日东的父亲直至在日本去世也未能踏上济州故土。元氏说,“父亲几次说想回故乡,但总是念叨着‘我不是赤色分子。怎么能向杀害母亲的人低头?统一后再回去’,结果最终也未成行”。

图为一别58年的2007年5月12日,在韩朝离散家属团聚活动上,生活在朝鲜的小哥哥金权裴(左起,均为音译)和金伊鲜、大姐金日鲜相聚。(图片来源:金伊鲜家人)

往朝鲜

“‘或许还活着呢’,望眼欲穿的煎熬岁月、流了无数的眼泪以及思念父母、通宵难眠的一幕幕,在与权裴哥哥团聚、得知他与兴旺的大家庭在一起后,就像春雪消融一样一下子都消失了”。

济州市朝天邑新安洞一个家族墓地的夫妻墓前立着一块内容独特的纪念碑,这是金伊鲜(音,86岁,济州市朝天邑)的子女们在整整十年前的2008年3月7日立的“兄妹相逢纪念碑”。金伊鲜在2007年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名参加离散家属团聚,后来接到了小哥哥住在朝鲜的消息。金氏的小哥哥当年在首尔一家公司上班,韩国战争爆发后就去了朝鲜。

“因为要是哭的话就连话也说不成了,所以去的时候就约好坚决不哭。从那边走过来喊了一声‘是哥哥!’,哥哥也喊了声‘伊鲜啊’”。2007年5月12日,在金刚山举行的第15次离散家属团聚会上,金氏与住在朝鲜的小哥哥金权裴(音,90岁)得以团聚。兄妹俩在妹妹18岁、哥哥22岁的时候分离,而在时隔58年之后再次团聚,但他们没有哭。

解放后在故乡上夜校的小哥哥在1947年三一节纪念大会后被警察盯上,于是连家都未回就躲了起来。济州4•3事件正式爆发后,金伊鲜的父亲被收押于朝天收容所,警察逼他供出小哥哥的下落,之后于1949年1月5日在朝天支署前的地里被枪杀。当时15岁的金伊鲜连夜赶制了穿在父亲身上的衣服,与九岁的弟弟借了一辆马车载着父亲的遗体临时埋到了附近地里。

与父亲一道被关进收容所的母亲(音,金昌焕,时年49岁)在同月22日也被杀害。藏匿于济州市亲戚家的小哥哥有一天说非常讨厌父母死去的故乡,随后去了首尔。

金伊鲜(音)在离散家属团聚当时佩戴的胸卡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一定要再见”,由此可见兄妹俩的难舍之情。

韩国战争之后,金伊鲜听说警方将大哥金任裴(音,当时29岁)装上船拉走了,两三个小时后在他身上系上石块沉入江中淹死。金伊鲜说,“想告诉父母儿子(小哥哥)没死还活着且团聚了的事实,因此就立了这块兄妹相逢纪念碑”。金伊鲜的家族墓地里,在济州4•3事件当时遇害的父母和大哥的碑文诉说着济州4•3事件的悲剧。

去陆地

2月23日,记者在京畿道高阳市见到的吴秋子(音,80岁,高阳市)是韩国国内“济州4•3事件 dispora(流散族群)”的典型例子。1946年秋,吴秋子一家人从日本大阪出发经木浦来到了济州岛,他们此行是探望位于济州市老衡的姥姥家。父母、姐姐、两个弟弟,一家人全来了。吴秋子说道,“父亲住了几天后说以后会来接我们就独自回日本了”。 1947年三一事件的前一天即2月28日,为了接妻子儿女,吴秋子的父亲(音,吴英秀,时年34岁)来到了济州,第二天3月1日,很晚起床的父亲正吃着早午餐,听到村子里大人说“要在光德亭广场举行三一节活动,去看看吧”,于是就出了家门。这竟成了最后一面。1947年三一节纪念大会结束后,警察开枪致6名平民丧生,这一事件被称为三一事件,而这成为了济州4•3事件的导火索。

吴秋子(音)奶奶。

吴氏回忆道,“不知道这就是来送死,父亲正好赶上了,还未来得及与子女们亲切地说说话就离开了人世”。作为遗腹子的妹妹在父亲死后的第二个月出生,而在4岁那年,也就是1950年6月,妹妹也离开了人世。小6岁的弟弟也在那前后离世。吴氏说道,“失去父亲的母亲整天坐在海边呆呆地望着大海,再也看不下去的舅舅们把我们带到了釜山。母亲在釜山很辛苦地做了一段时间生意,后来搬到首尔住,到今年,移居首尔已有66年”。

因济州4•3事件离开济州的人们大部分没有回来。在陌生的土地上艰难扎根、寻求立足之地,而“故乡济州”永远驻留于远赴日本、陆地地区及朝鲜的这些人的记忆之中。这就是被称作“济州4•3事件dispora”的现在进行时。

文•图 许湖峻 记者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society/area/837205.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