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整体 > 评论专栏

【来稿】种族是什么?

登录 : 2021-06-03 11:38

3月20日,聚集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州议会大厦旁的市民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停止对亚裔的仇恨犯罪。在发达国家种族歧视和矛盾正成为尖锐的社会问题。(图片来源:亚特兰大/欧新社 韩联社)

“在世界人口中,纯白人占比很小。 …在欧洲,西班牙人、意大利人、法国人、俄罗斯人及瑞典人也普遍偏黑。大多德国人的肤色也偏黑,其中只有萨克森人撒克逊人与英国人一起成为地球上白人的主流。” 这是美国思想家本杰明·弗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在1751年写的随笔《关于人类增加、国家、移民等的考察》中提到的内容。

2007年笔者家搬到英国后,对人种的认识与在美国生活时发生了显著变化。当时笔者和年幼的孩子们在伦敦市内的公园玩耍时,观察周围的人们,发现他们并不符合美国常见的黑人、白人、黄人式的分类法,而是可以感受到身体特征的连续性分布。如果是肤色的话,可以在白人与黑人两种极端肤色之间看到很多种的颜色。据推测,这可能是因为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的人口混杂得相当均衡。伦敦虽然有很多白人、黑人、东洋人,但也有来自中东、南亚、中欧、地中海、巴尔干半岛以及前苏联的人。

二十世纪以后,科学家们以两种互补的视角看待生物的分类。即,考虑遗传因素的“基因型”分类和依据生物体的产生和成长过程中显现出的外部特征的“表现型”分类。当然,我们日常认识的现象都是生物的表现型。根据生物学的分类,虽然人类都是同一种物种,但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探寻区分人类“种族”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

据悉,英语中“race”(种族)一词从16世纪左右开始变得有些模糊,17~19世纪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逐渐成为一种生物学概念。当时出现了将美洲原住民、非洲人和欧洲人的差异视为科学分类的习惯。虽然这是理所当然的,但由于这种概念是在政治版图和社会偏见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根据时代氛围,一些特定的人群没有被分类为白人的事例也不少。富兰克林也想将“欧洲人”中像德国人一样“劣等”的人排除在白人的序列之外。

当探究种族是否真的存在时,需要注意怎样对这个问题做出正确解释。无论是表现型还是基因型,认为存在多种形态这种认识经常会被误认为是种族差异。例如,韩国人和英国人有着相当大的不同,这种常识性的观察会被视为是种族的分类。但是严格来说,种族是只能通过统计“集群”才能理解的数学概念。换句话说,关键是当所有不同的人类集合放在一起时,各个子集之间是否存在“自然的警戒线”。虽然首尔以自然边界为依据分为江北和江南,但首尔和京畿道是不同的地区,两者之间的边界可能是历史性、便利性、随意性的复合效果。从包括江原道在内的整个国家的观点来看,江北和江南的区分毫无意义。要想正确地提出种族的概念,有必要收集有关人类形态的可测量数据,并确定他们形成的集群数量。

“人类基因组计划”始于1990年,于2003年结束,全面罗列了人类DNA的组成要素。此后,从“基因型”角度出发,人类可以根据数据进行比较。以人口遗传学为基础分析种族的存在与否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科学界目前倾向于没有种族的观点。也就是说,主流意见认为,各种遗传因子或可测量的外部特征的分布构成了一个无法形成集群的巨大的“人类群体”。当然,还有一些学者强烈主张种族具有显著性意义。但他们也承认,不可能划定只包括欧洲的圈子,因此把北非人、中东人、北印度人等都纳入了“统计白人”的范畴中。

在经常提及移民相关话题的世界里,“种族”的概念依然是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例如,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纷争复杂的背景中,以色列强烈的欧洲人认同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文明和历史潮流中,将地中海周边的文化圈划分为独立的欧洲、亚洲和非洲文化是不可能的。有必要广泛宣扬种族的区分比文化圈的划分更模糊的事实。

金民亨 华威大学数学系教授

金民亨 华威大学数学系教授

韩語原文: https://www.hani.co.kr/arti/opinion/column/997726.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