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将死亡空间打造成生态旅游区…德国做到了

京畿道与韩民族日报共同策划【韩朝非军事区现场报告】 ⑥-1 堪为非军事区模式的德国“绿带”

以1972年《两德关系基础条约》为依托
民间政府共同参与减少开发与保护矛盾

 

德国“绿带”现状(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

要想知道朝鲜半岛非军事区(DMZ) 未来是何种景象,不妨看德国在东西德接壤地区打造的“绿带”(Grunes Band)。东西德对峙30多年的原边境地区可谓“铁幕”,如今这里变成了保护自然和生态、历史旅游区,成为德国乃至欧洲的绿化带。

“绿带” 长1393公里,宽50~200米,面积达到177平方公里,穿过9个州政府,将一座国立公园、3个生物圈保护区、136个自然保护区连结为一体。这条绿代里栖息着5200种动植物,其中600余种是濒危物种。

过去的冷战与死亡之地、分裂的现场能够化为和解与生命的象征之地,端赖1972年的《两德关系基础条约》。签署该条约后,东西两德于次年成立“边境委员会”,致力于水资源、能源与防治自然灾害的合作。

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原来被称为“死亡地带”的军事分界线正式开始变身为“和平绿带”。为保护已经变为生态保护的边境地区,德国开展起绿带工程。 德国环境与自然保护联盟(BUND)在政府支持下为该工程发起一场运动。民间和政府共同参与该运动,使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社会矛盾减少到最小。30多年之后,边境地区原有的分裂伤痕已经荡然无存。

不可能没有困难。统一后边境地区的土地物归原主,不再是国家管理的对象,而且部分土地已经卖给企业陷于生态破坏危险之中。然而为保护生态系统,德国政府断然集中买下边境地区的私有土地使其变为国有,并将这一带划为国家自然遗产归由州政府所有,于2003年奠定了边境地区的保护和利用基础。

进入21世纪后,“绿带”成为一场超国家性的环境运动。2002年访问德国的前苏联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又倡导将“绿带”向南北扩张,成为一场欧洲绿化带运动,从而使“绿带” 延长到12500公里,穿越斯堪的纳维亚、里海、中欧、巴尔干等地区24个国家。

韩国国立生态院经营企划室长朴恩振(音)评价说:“‘绿带’和谐地推进保护、恢复与旅游模式项目,大大提高了它作为可持续发展空间的象征性,这一点对朝鲜半岛的非军事区保护与利用方向有着极大的启示。我们应当努力通过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NGO)、地区居民的参与,将非军事区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社会矛盾降低到最小。”

朴经万 记者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area/capital/915566.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