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韩国人为何如此执着于考试?

国家造就考试,精英培养精英既
是全民体验、又是“人生记忆”的考试剖
析“韩国千年考试史”“
寒门出贵子不过是神话,过度补偿问题严重”

韩国人为何执着于考试?图为2015年6月23日,国家级学业成就度评价(共同考査)现场。(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社)

在韩国,考试对于国民而言,既是人人都曾有过的体验,又是伴随着笑与泪的“人生记忆”。近期的新书《考试国民的诞生》网罗了从高丽时期的科举制到司法考试被废除的一千多年的“韩国考试史”。该书堪称探寻韩国人为何如此执着于考试、之前都有过何种考试,以及考试的“社会DNA”又是如何形成的一项大计划;同时,此书的主旨也相当明确:与其他国家相比,韩国处于“考试过剩”状态,而且作弊情况十分严重。

作者李庆淑(音)博士(庆北大学教育学讲师)凭借题为“日帝时期考试的社会史”学位论文,荣获了2008年韩国教育学会授予的博士学位论文奖;2012年在韩国研究财团的资助下,完成了该项研究。作者以“考试”为主题连续进行了10余年研究,该书是对研究成果的总结整理,在整理各种史料和文献资料、结束相关人员访谈等完成草稿后,又花费两年多时间修改定稿。正因为有了这样深思熟虑的过程,书中的每一页都悠悠流淌着丰富充实的故事,实现了缜密历史事实与教育哲学分析的深层结合。

在高丽时代光宗(958年)宣布实行科举考试之后,科举考试在朝鲜时代便正式发展起来,应试文化由此开花结果。之后,朝鲜时代科举制度在1894年的甲午更张之时被废除,日本式教育和选拔制度开始被引入,外语能力逐渐得到了重视。20世纪20年代,京城帝大预科入学考试中包括英语考试和英语演讲比赛,英文唱片捆绑销售等最新式英语教育法也从这一时期开始普及。在此之后,教员培训考试、高等考试和报社记者公开招聘中均有英语考试。外语能力从这一时期开始便已经成为了韩半岛上“出人头地之路”和“将人划为三六九等的工具”。

解放后,为了国家发展,为了克服分裂、为了父母以及稳定生活,个人依旧全身心地投入到考试中。国家考试虽然确实是一道出人头地的关卡,但却并非如想象般公平。此外,考试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女性、残疾人和有示威经历者等处在社会经济下风之人排除在外。国家(韩国政府)则启动了与“能力主义意识形态”相结合的排名机制,在垄断出题权利的同时,又握紧了评价权力。这是因为,排名主义既是一种能够轻而易举统治国民的工具,又是一种可以便于贯彻统治者意识的方法。

从1981年起,国家(韩国政府)开始全面掌管大学入学考试。在21世纪20年代之前,高考成绩还被作为选拔军人的主要资料,从而引发了考生之间的“入伍竞争”。此项标准值得信赖的理由也是显而易见,因为国家几乎是将同一年龄段的所有国民作为考察对象,按照认知能力划定分数和等级。如果考试成绩优异,取得高学历、好工作和高工资的可能性也会随之提高。此外,精英们还可以维持或将现有排名向着更加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进行调整。这是因为,相较于其他人,修改游戏规则对于精英而言易如反掌。

排名化与能力主义的神化以及“过度补偿”紧密相连后,导致了暴力性质增强。作者对此解释道,讽刺非正规职斗争为“加塞” ,赞成学历和排名是“努力的正当回报”的观点,将“机均生”(机会均等选拔制新生)和“地均生”(地区均衡选拔制新生)排除在外等都是反映了这种暴力现象的证据。人们虽然在用“如果觉得委屈,那就去出人头地”的强者逻辑威胁弱者,但“寒门出贵子”不过是一种想象。1988年韩国司法考试中高中学历的合格者只有两个人,之后一直到2001年,再无一名高中学历的合格者。从2002年到2013年,韩国参加司法考试的25.9287万人中,最终合格的有8847人;其中,专科大学以下学历的合格者仅有10人。

韩国人为何执着于考试?图为2015年6月23日,国家级学业成就度评价(共同考査)现场。(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社)

问题在于,社会经济地位通过考试代代相传的现象仍在继续。中产阶层以上的“战斗性教育家庭”按照阶级继承战略,将社会、经济和文化资源集中投入到考生身上,刚刚搭上升学考试大战末班车的低收入阶层也是如此。父母夜以继日地工作,甘做孩子的后盾,吓唬并安慰孩子道,“如果不想活得像我一样”,“打起精神来”。特权阶层将“社会福利对象”选拔作为违章、犯规的桥梁。“金汤匙”家庭甚至可以通过“教育垄断”实现资本和阶级的再生产(阶级固化),占据所有有利位置;相反,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则需一下子面临贫困、孤立、校园暴力和离家出走等所有生活问题。“贵子”出自江南,而非寒门,“江南妈妈”在母性神话和奇谈怪论之间,徘徊于称赞和谴责中。

个人通过考试熟练掌握了分秒必争作战与珍惜时间的经验。在“四当五落”(指一天睡四小时,其余时间用来学习,大学入学考试就会当选,反之,睡五个小时则可能落选)的睡眠时间,比照“考试机器”管理生理节律,低龄留学以及学前教育中,可以将韩国人把速度与能力一视同仁的形象尽收眼底。除此之外,书中还讲述了作弊、引进客观型考试、智力测验、李承晚儿子首尔大学空降入学事件,和由20世纪60年代首尔中学入学前期考试问题而引发的著名“萝卜泥风波”与妈妈们的“裙子风”,以及抵押给考试的青春悲剧,学校生活记录簿中的暴力性等等。在5月24日与《韩民族日报》的通话中,作者表示,“我虽然并不认为考试百害无一利,但过度补偿和对能力的夸大包装,以及被排除在外之人被弃如敝屣却有些过分。考试结果并不应该让人极度受挫或举止傲慢,而是希望通过考试,让自己有一个回顾争分夺秒生活的机会”,由此给出一个讨论如何将社会从一味无视弱者的残酷考试评价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提案。

李侑珍 记者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culture/book/796293.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