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少女像一代”的诞生

正式学过“慰安妇”的第一代
经历12.28协议争议
竖立和平少女像
他们认为此乃“我辈之事”

日军慰安妇受害者李顺德奶奶离世后的第二天即4月5日,在首尔钟路区日本驻韩大使馆旧址马路对面举行了“第1277次为解决日本军性奴役制问题定期周三示威”,又有一位受害者李镕秀(音)奶奶参加了该示威。李镕秀奶奶坐在李顺德奶奶的遗像前,握住了韩国挺身队问题对策协议会活动家的手。(图片来源: 韩民族日报社)

首尔西大门区Severance医院殡仪馆——生前被称为“山茶花”的“日军慰安妇”受害者李顺德奶奶灵堂的所在地。直至前一天仍显凄凉的灵堂,在4月5日,学生们的吊唁队伍排成长龙。4月4日,来到灵堂的1人媒体“媒体梦九”金正焕在推特上发表文章称,“Severance医院,灵堂实在冷清”。此后穿着校服的高中生和新村一代的大学生们便相继来吊唁。韩国挺身队问题对策协议会代表尹美香(音)于4月5日在个人Facebook上写道,“梨花女子大学三四十名学生相继来吊唁,放声痛哭。衷心感谢在送别奶奶过程中一同相伴的1400多名吊唁者”。

梨花女子大学在校生刘智艺(音,20岁,国语国文系)也在4月5日与朋友一起访问了灵堂。小刘在2015年高中二年级时看到韩日“12.28慰安妇协议”消息后,便十分关注这一问题。大学入学后就活动于协助解决慰安妇问题的“和平蝴蝶志愿者”中。小刘表示“我认为年轻一代更应该关注‘慰安妇’问题,一同参与到问题的解决当中”。

在“慰安妇”受害奶奶相关现场挤满了“1020代”(10-29岁的一代人)。在每周举行的呼吁解决慰安妇问题的周三集会中,穿着校服的中学生为主要参与者。在风靡全国各处的少女像保护运动中心,也有很多1020代。

1020代高度关注慰安妇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部分人分析称,他们不仅在学校中学习了“慰安妇”这一悲痛历史,还共同经历了“12.28慰安妇协议”等社会争议。1020代是在学校中学习“慰安妇”问题的第一代。虽然1996年“慰安妇”问题初次收录于初高中国史教科书,但当时仅用一句话提及,正式在教科书中提及则开始于2002年。

象征慰安妇受害者伤痛的实体标识——“和平少女像”一跃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很多人推测这是一大催化剂。“12.28协议”当时,日本要求移除“和平少女像”这一事实被周知两日后,自12月30日开始在日本驻韩国大使馆旧址前的少女像前,“守护少女像静坐示威”活动便开始了。静坐示威持续了460多日,在静坐示威现场,经常看到参与其中的20多岁大学生以及到现场进行鼓励的初高中生们。领导静坐示威的“为日军慰安妇谢罪赔偿及废除卖国行为之韩日协议的大学生共同行动”崔慧莲(音,22岁)代表称,“越是年轻的朋友,在周三集会上看到奶奶们或者少女像,越容易悲痛流泪”。也就是说,看着同龄样貌的少女像,1020代更容易对受害者的伤痛产生更深的共鸣。将慰安妇的伤痛看作自身问题的“少女像一代”自此诞生。

青少年现在开始直接关注起“少女像”建设问题。去年,梨花女高学生们通过募集资金,在校内树起了“小少女像”。他们敦促全校学生的参与。至今为止,已有28所高中竖起了少女像。梨花女高历史老师成焕哲(音)称,“孩子们对独岛、历史教科书问题进行了理性判断。相反,对‘慰安妇‘问题也产生了情绪上的共鸣”。

黄锦备 记者,朴秀珍 记者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society/society_general/789681.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