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太极旗是左右势力、韩朝共有过的象征

19世纪末诞生,与韩民族一起走过20世纪的太极旗
日帝强占期以后,成为独立、抗日、民族自尊的象征
解放后也超越理念,成为共同见证历史激动时刻的存在

图为1945年8月15日迎来解放的首尔市民们在南山上首次高挂太极旗的样子。(图片来源:民主化运动纪念事业会提供)

太极旗最近在韩国就像“极右”、“亲朴”的代名词一样,稍有不慎就会沦为“憎恶对象”。 “亲朴”老人在反对弹劾集会上同时举着太极旗和星条旗,并高喊着“杀死赤色分子”的口号,用旗顶敲打记者团和赞成弹劾的市民,集会结束后又随便乱扔旗帜。

除了2016年年底出现的反对弹劾的示威外,韩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太极旗成为特定势力标志的先例。自1882年太极旗被定为韩国国旗以来,太极旗经历了日帝强占期、解放、四月革命(1960年,韩国4.19学生运动)和六月抗争,直到今日仍是韩国近现代韩民族史的象征。

学术界认为,太极旗的诞生大体上始于清朝使节马建忠1882年参与朝鲜内政时的提议。马建忠认为朝鲜需要近代国家的外交标志,于是提出了基于清朝国旗黄龙旗的红龙旗图案和源于中国古代经典《周易》的太极八卦图等两种方案,朝鲜政府选择了太极图案。次年,外交使节朴泳孝在出使日本途中,用红蓝色太极图案和四卦图案制作了三面国旗。从此,朝鲜王朝的国旗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图为1960年4.19革命当时,举着太极旗前进的市民们。(图片来源:民主化运动纪念事业会提供)

原本用于外交途径的太极旗在1895年的国庆节和1897年大韩帝国成立时飘扬在街头,为民众所熟知。但当时的存在感仍然微乎其微。太极旗作为国权的象征开始倍受关注是在1905年的乙巳条约、义兵运动、1910年《韩日合并条约》、1919年三一运动等与侵略朝鲜主权相关的事件中。三一运动时,举着偷偷制作的太极旗,高呼着“独立万岁”,涌向街头的大规模示威场景让民众意识到民族主体性存在于国旗中。这是历史的转折点。之后,上海临时政府将太极旗视为国旗。可以说在许多独立志士们怀揣着太极旗进行抗日起义的过程中,这种历史性觉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直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抗日斗争史中,太极旗的象征意义越来越大。在高喊反信托的右翼或主张赞成托管的左派群众集会上都能看到太极旗。对于左右势力来说,太极旗是反映各自的理念和理想的共有图案。

图为1987年6月,在釜山门岘交叉路口,朝着发射催泪弹的警察高喊“不要发射催泪弹”并奔跑的市民。(图片来源:1987年报道图片年鉴)

朝鲜政权1948年成立共和国之前,在各种集会上也必须挂太极旗。在1945年10月金日成首次出现在民众面前的欢迎大会和1946年朝鲜劳动党成立大会等照片中都可以看到后面挂有大型太极旗(卦的部署不同于韩国太极旗),这是因为太极旗固有的民族代表性和抗日斗争的标志性不容轻视。但是,朝鲜在1948年4月朝鲜人民会议上确定蓝红色共和国国旗(人共旗)为国旗 ,并于当年9月政权成立后开始使用新国旗。

不同于朝鲜的是,韩国认为太极旗是民族纽带象征的情绪越来越深。李承晚和朴正熙独裁政权为了确保正统性,在管制活动等方面广泛运用了太极旗。但是1960年四月革命、1980年光州抗争、1987年六月抗争、1988年朝韩学生会谈等各种民主化及统一运动里程和2002年世界杯助威场上太极旗也如期登场。六月抗争当时脱掉上衣,背着太极旗奔向大路的釜山青年、1988年将太极旗围在身上的朝韩学生会谈代表团、2002年在首尔市政府前聚集的红魔拉拉队等充分验证了太极旗的普遍性,那些瞬间还留在韩国人的记忆里。

卢亨硕 记者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culture/culture_general/784775.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