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新闻分析】经候鸟迁徙传播的禽流感病毒和成为“病毒行星”的地球

2014年起野生鸟类病毒增加
据金玄权议员提交的“检验明细”显示
“来源于活鸭与候鸟中”

资料图为禽流感病毒如何经由候鸟迁徙活动而传播扩散的。(资料来源:科学专刊《科学》论文《禽流感H5N8的全球扩散与野生候鸟的作用》)

经不同物种之间的传染传播至欧洲及北美大陆
西伯利亚等成为病毒“换乘通道”
“隔离防疫”仍有局限性

现代文明的特点包括流动增加(航空等交通手段)和密集强化(工厂式饲养畜牧业)。而禽流感病毒则利用这种特性不断进行着自我繁殖与进化,使得地球一步步演变为“病毒行星”。据近期研究推测,这些病毒或已驶入“候鸟高速公路”(病毒在候鸟的迁徙活动中得到传播和扩散)开始快速传播,然而目前尚未有截断传播途径的方法。

自2003年起一直为韩国政府机关捕获候鸟、传达实验结果的韩国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李汉洙(音)回忆起了2010年冬季的万顷江。

“当时在捕获的绿头鸭中首次检查出了H5N1型病毒,这也是首次从活候鸟中的发现禽流感病毒(AI)”

而在当时捕获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鸟类对李汉洙而言也是“难如摘星”。李汉洙从被称为“加榴炮”的网炮捕获的几只候鸟中提取了3毫升血液并采集了其口腔分泌物与肛门排泄物,之后移至实验室研究了禽流感抗体是否产生。而在当年被检测出禽流感的绿头鸭虽是第一只但也是最后一只。

然而在6年后的现在,情况则有所不同。李汉洙在12月22日表示,“从H5N8型禽流感流行的2014年起,情况则发生了急速变化,野生鸟类中接连被检测出含有禽流感。而在H5N6型禽流感流行的今年,情况则更加严重,几乎在韩国全国各地都能发现被感染的野生鸟类”。

这一情况从韩国环境部12月22日收到的国会农林畜产食品海洋水产委员会金玄权议员(共同民主党)提交的2009年-2016年《野生鸟类病毒检验明细》中也得到了确认。2010年-2011年冬季,从活的绿头鸭中检测出了一例H5N1禽流感,在2013年-2014年和2014年-2015年的各6例捕获作业中均检测出了H5N8禽流感,而从今年冬天至今则统计出了9例(H5N6和N5N8)。携带病毒抗体的绿翅鸭、绿头鸭和斑嘴鸭等候鸟均为鸭科的水鸟。

“(21世纪初)H5N1的时代和现在H5N8、H5N6的时代可不同。”

韩半岛也将迎来候鸟禽流感流行时代。

“2014年-2015年盛行”之谜

弄清活的候鸟是否感染病毒便是解开这期间“禽流感扩散至全球”之谜的关键所在。虽然过去在候鸟尸体中经常能检测出病毒,但活着的候鸟携带病毒抗体则另当别论。因为健康的候鸟在穿越国界时充当了快速 “病毒携带者”。

2014年-2015年禽流感(H5N8)盛行事件激发了科学家的好奇心,因为其“全球盛行”的扩散速度可谓史无前例。韩国的首次爆发地点便在接近高敞养鸭农场的100多只野生花脸鸭集体死亡的东林水库。在H5N8型病毒自2014年1月16日起流行的191天里,有1396万只鸡鸭被宰杀,而疫情直至盛夏7月25日才逐渐得以控制。秋天过后,H5N8型禽流感便开始在英国、荷兰和德国等各个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家禽类农场集体爆发。在两个月后的9月,H5N8型禽流感再次于韩国开始猖獗;而直至第二年5月共有511万只家禽被宰杀。禽流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便席卷了北半球,同时这也是历史上首次出现从亚洲扩散至北美的情况。

为查明禽流感盛行原因,相关国际共同研究开始起航。16个国家的科学家们对人类和家畜、家禽以候鸟的移动信息进行了分析,并将调查结果发表在了今年10月的科学专刊《科学》上。而题为《禽流感H5N8的全球扩散与野生候鸟的作用》论文所给出的结论可谓意味深长:“候鸟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对病毒的长距离运送”。

据该论文结论,病毒盛行传播途径包括“从韩国到西伯利亚、欧洲”和“从韩国到白令海、北美”两条。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可知,该病毒通过活鸡鸭等的流通以及通过交通手段转移等依靠人类实现长距离移动得以传播的可能性并不高,而应该是通过驶入“候鸟高速公路”得以传遍全球。此外,在西伯利亚、白令海以及蒙古北部等多样物种群集中的中高纬度地区的候鸟繁殖地则成为了“病毒换乘通道”。为在韩国越冬的候鸟在2014年1月-3月从西伯利亚繁殖地出发,而随着候鸟离开西伯利亚繁殖地与其他候鸟相遇后,将候鸟作为寄主的病毒则再通过这批候鸟经过白令海在2014年12月抵达美国西海岸。而从2014年11月离开西伯利亚飞往欧洲方向的候鸟则在第二年2月到达当地,相关病毒也随之抵达。参与国际共同研究的建国大学兽医系鸟类疾病学实验室研究员权政勋(音)在12月23日接受《韩民族日报》采访时表示,“这一情况可以称为候鸟们的‘中继传输’(relay transmission) ,而该传播还并不仅限于同物种间的传播,还包括不同物种之间的传播”。

阻断候鸟传播即可?

若这种方法可行,那近期也就不会发生候鸟禽流感了。参加国际共同研究小组的建国大学兽医系宋昌宣教授提出了如下观点:

“H5N1在中国主要发现于鸡类身上,而近期流行的H5N8和H5N6主要是从鸭类身上发现的。此外,候鸟中鸭类较多,便于传播,H5N8和H5N6型病毒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为了切断禽流感传播途径并强化动物免疫力,需要改善饲养环境等。感染禽流感对于野生鸟类如同“感冒”般频繁,因此舒适的饲养环境等动物福利可以相对地减少农场鸡鸭染病几率。然而工厂式密集饲养农场的面积如同数十万人同乘一艘大游轮,所以即便有着良好的卫生管理也架不住一次禽流感传播所带来的近似灾难性的后果。

此外,切断传播途径的“隔离防疫”同样存在局限,而国际共同研究组也未能拿出相关对策。研究组在论文中说道,“病毒交换发生在作为候鸟繁殖地的亚北极区,因此需要隔离防疫,对该地区进行重点监视以及危险预告”。但论文同时也指出,间隔候鸟等直接介入生态的方法并不见效。因为候鸟活动速度极快,所以对其采取管制本身就并不现实。

韩国的候鸟有的是来自西伯利亚等亚北极区,而也有部分是直接来自中国北部。中国可谓是多种禽流感的储藏库,所以即便韩国通过宰杀扑灭了该禽流感,但中国的病毒在不久之后还会进入韩国再度爆发。宋昌宣表示,“中国方面并不愿意共享病毒信息,这是很严重的问题”。金玄权在12月25日称,“限制候鸟迁徙地与农场的距离等应作为养鸭农场管理的重点”。

南钟永 记者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society/environment/776098.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