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死等”和“打听”,韩国外交的噩梦重演?

1994年朝美日内瓦谈判时惨遭“孤立”的韩国外交官
不得不在美国身边旁敲侧击打探消息……

图为7月25日下午(当地时间),在老挝万象国立会议中心(NCC)举行的朝中双边会谈开始前,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左)走出门外迎接朝鲜外相李勇浩,两人正在握手。 (图片来源:韩联社)

7月25日上午11点左右(当地时间),在老挝万象国立会议中心1楼贵宾休息室(12号)和15号会议室门前,挤满了韩日等国的媒体记者。他们都是为了针对原计划于上午11点开始的朝中双边外交部长会谈进行采访取材。

不过,12号和15号会议室门前“死等”(媒体界用语,指在主要采访人物出现之前一直守着等待)的人群中不只有记者,还有多名韩国外交部属下的年轻外交官。15号会议室是朝中会谈的会场,12号则是由于中国与东盟外交部长会议因南海问题拉长了时间,朝鲜外相李勇浩等待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期间休息的场所。主管朝核协商实务机构的外交部韩半岛和平交涉本部的一位年轻外交官表示,“在这里(韩半岛和平交涉本部)工作的期间没能和朝鲜外交官进行过一次协商,太遗憾了”。站在15号会议室前的年轻的外交官拉住跑来跑去忙碌的中国外交部相关人士试着搭话。像记者们一样,外交官也在这里等着“取材”。但事实上,在关系友好的国家之间,外交官完全不需要通过这种“打听”的方式获得消息,因为对方会在主要外交活动结束后对活动内容进行“深度介绍”。年轻外交官们的“死等”和“打听”,难道意味着韩国外交的噩梦已经重现?

1994年的“打听”,韩国外交的噩梦

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所谓“第一次朝核危机”在1994年10月21日朝美签署并发表《日内瓦基本协议》后得到解决。美国不惜考虑“对朝鲜宁边核设施进行炮击”的战争危机在美国前总统卡特访朝并与朝鲜主席金日成谈判后得到化解,接着朝美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艰难谈判,最终得出了这份协议。而在此过程中,由固守对朝强硬政策的金泳三总统领导的韩国政府毫无任何作为。

由于无能与傲慢而遭到“孤立”的金泳三总统直到朝美日内瓦谈判进入最后阶段的1994年10月8日,还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美国被朝鲜欺骗了”,意图挑起事端。当时青瓦台下令派驻现场的外交官们“实时报告”朝美双边的谈判内容。于是,在谈判场所瑞士日内瓦工作的韩国外交官不得不在近一个月时间里依靠“死等”和“打听”等方式设法从美国谈判代表团口中打探消息,与朝鲜谈判代表团更是连一句话都没能说上。当时被迫进行“打听”外交的一位退休外交官痛苦地回忆道“身为韩国外交官,当时的情况真是无比悲惨”。

六方会谈9•19共同声明,韩国外交的最辉煌时刻

六方会谈9•19共同声明(2005年9月19日)是引导东北亚走出冷战的蓝图。被誉为韩国外交金字塔的9•19共同声明是韩国与担任六方会谈主席国的中国共同通过仲裁与协调的“创造性合作外交”斡旋于“第二次朝核危机”(2002年10月)之后对立日益尖锐的朝美两国之间,最终获得的外交成果。9•19共同声明的最后争议点在于如何处理朝鲜要求提供轻水反应堆的问题,朝鲜将“提供轻水反应堆”视为保障朝鲜和平利用核能的象征,美国则对“提供轻水反应堆”持否定态度。最后韩中两国在声明中写入“在合适的时机讨论提供轻水反应堆的问题”一句内容,在横亘于朝美之间的鸿沟上搭建了一座桥梁,既谈到了“提供轻水反应堆”,又通过“在合适的时机”这一限定性措辞,最大限度发挥了“创造性模糊”的外交策略。

韩国与韩国战争时期曾拔枪相向的中国合作,将谈判场上想要拂袖离开的唯一盟国美国和兼具“敌人与合作伙伴”性质的朝鲜挽留在了谈判现场。在此过程中,韩国保持韩美沟通的同时,也频繁与朝鲜进行韩朝协议。每当韩朝协议结束后,美日等各国谈判代表就会围到韩国代表团身边“打听”协议内容;而在朝美谈判结束后,双方也都会找到韩国协商代表,请求韩国代为解读对方的真实意思。9•19共同声明的诞生过程向我们证明,“朝鲜”不仅是韩国外交的枷锁,同时也是帮助拓宽韩国外交舞台、提高韩国外交地位的一大“资产”。

2016年韩国外交的噩梦正在重演?

7月24日~26日在老挝举行的东盟地区安全论坛(ARF)等东盟相关连锁外交部长会议暴露出了韩国外交尴尬的现实处境。10多年前发表9•19共同声明时曾是韩国合作伙伴的中国在韩国决定为驻韩美军部署萨德(THAAD,末端高空区域防御)体系后露骨表达了对韩国的不满。中国通过庇护第四轮核试验和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270号决议后备受国际社会孤立的朝鲜,利用“外交表演”施压韩国做出选择,目前的韩中关系间没有任何温度,韩朝外交部长也无法坐在一起进行谈话。希望与朝鲜外交官等人坐在一起协商解决朝核问题的韩国年轻外交官们沦落到了只能依靠“死等”和“打听”打探消息的地步。难道以“死等”和“打听”为象征的1994年韩国外交噩梦正在重演?

李制勋 记者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politics/diplomacy/753980.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