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专栏】日本的“联美反华”政策是“破釜沉舟”的举动吗?

美国总统拜登和日本首相菅义伟当地时间16日出席在白宫玫瑰花园举行的联合记者会。 (图片来源:华盛顿/法新社 韩联社)

本月16日,日本和美国在首脑会谈共同声明中明确指出“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 在东亚地区的对抗将比冷战时期更加严峻。由于涉及到台湾问题,日美同盟正走向反华的道路。

1951年根据《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建立的日美同盟是17世纪欧洲《威斯特法伦和约》后,强国之间缔结的时间最长的同盟,显示出罕见的恒久性。但是,作为日美同盟的主要目标,在中国问题上,日本想要具有独立性。

以日本前首相吉田茂为代表的日本战后“保守本流”试图展开以经济优先和重视周边国家的路线。日本希望通过此举巩固其被周边国家认可的亚洲领导国地位。吉田茂相信日本的安全和繁荣最终取决于亚洲,所以需要日本与中国的关系走向正常化。但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威胁吉田茂,若不承认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就不会恢复日本的主权,无奈之下,他只能屈服。

尽管如此,吉田茂在韩国(朝鲜)战争时期与中国签订了非正式贸易协定,使被封锁的中国松了一口气。 1954年,日本议员代表团访问中国,从中国前最高领导人毛泽东那里得到了“不能每天被迫道歉”而对过去的历史不闻不问的话。继吉田茂之后,日本前首相鸠山一郎也邀请了中国代表团,并拒绝了美国要求的军事力量活动。继任首相石桥湛山也主张:“应该通过与中国的和解来获取经济利益,警惕在冷战秩序中只站在一边。”

石桥湛山因脑梗塞倒下后,重视反共和安保的“保守旁流”代表岸信介出任首相后,这种趋势发生了逆转。美国甚至动员中央情报局向岸信介提供政治资金,支援其担任首相一职。岸信介领导的日本成为了美国封锁社会主义圈战略的前哨基地。尽管如此,一直阻止中日关系的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突然与中国和解,接着,日本比美国提前与中国建交,并迅速签署了和平友好条约。日本的这些举动只是想在对华关系上表现出独立性。

2009年,鸠山一郎的孙子继任日本首相,并表示将“中国东海变成友爱之洋”并出台了比美国更加重视加强与中国关系的政策。当时,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洲”政策,开始与中国展开对决,中美引发了激烈的外交冲突。鸠山由纪夫上任不到一年就下台了。岸信介的外孙安倍晋三成为首相,提出日本将重新武装和修改和平宪法,重新成为美国的忠实合作伙伴。

鸠山由纪夫下台后,安倍晋三成为历时最长的首相,同时这也成为了岸信介以后开始的“保守本流”和“保守旁流”地位逆转的事件。中日关系恶化是由于1982年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所引发的历史问题,但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崛起和将此视为威胁的日本政治格局的变化。

历史会重演吗?20世纪前后,日本侵略大陆的最大背景是对于俄罗斯威胁的先发应对,并且得到了同盟的英国的支援。此次侵略的第一个战利品是甲午战争胜利时获得的台湾。台湾是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害的耻辱的象征,但对日本来说,却是将自己的殖民统治正当化的象征。因此,台湾在中日战后关系中也一直存在问题。台湾的“保守旁流”派对偏向中国的“保守本流”人士提出的改善中日关系的建议提出了异议。日本把台湾当作与美国建立反华同盟的纽带。

日本前外务次官竹内行夫在日本《朝日新闻》评价说:“此次对中国的表明意向是‘越过了卢比孔河’(意为‘破釜沉舟’)。” 日本前内阁官房副长官助理柳泽协二表示:“美国还将讨论在日本部署新型导弹”,“台湾发生紧急情况时,日本将提前成为战场。应该深思熟虑这样对台是否真的有利。” 《朝日新闻》也询问道,菅义伟首相此次会谈中,在解读美国意图、协调步调方面有怎样的看法。

郑义吉 国际部高级记者

日本以台湾为纽带的施行“联美反华”将会把亚洲推向何方?现在的状况与120年前英国试图利用日本牵制俄罗斯,将东亚变成战场的情况真的不同吗?

郑义吉 国际部 高级记者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opinion/column/991982.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