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来稿】福岛核污水排海:美日“互助”的危险性

李婷婷 北京大学教授

李婷婷 北京大学教授

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以海洋排放的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核污水。美国国务院随即发表声明表示支持,称日方的决定“透明”且“看似符合全球认可的核安全标准”,与国际社会和日本国内的广泛担忧与反对形成了鲜明对比。

美国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面对福岛核污水排放这一可能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产生深远影响的问题,理应本着审慎负责的态度秉持客观立场。但从美方声明来看,至少在以下两点上有失公允。

首先,日方的决定显然称不上“透明”。核污水排海直接牵涉到周边邻国乃至全球各国的安全,但日本事前完全没有通报临近的利益攸关国,事后也未充分提供核污水信息,激起了中国、韩国、俄罗斯、朝鲜等国的强烈抗议。不仅如此,虽然日方宣称已对比过五种排放方案,但仅以企业成本为由将更为稳妥的存储扩容方案排除在外,其合理性和正当性即便在日本国内也没能达成充分共识。不能仅仅因为日本公开了排放决定,或是与美国进行过个别沟通,就认可其透明性。

所谓“符合全球认可的核安全标准”也不够严谨。福岛核事故是迄今全球发生的最严重核事故之一,能否简单套用核电站正常运营时所产生核废水的排放标准,尚存很大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除了备受关注的放射性氚,还有学者认为钌-106、钴-60和锶-90等同位素更容易融入海洋生物和海底沉积物,也应予以高度重视;也有学者指出碳-14的半衰期达5700年,大量排放的影响更难预测,还可能带来其它副作用,如扭曲碳-14年龄检测的精确度等问题。

美国之所以做出偏向日本的表态,如大量已有评论所述,是出于其政治和战略考量,也离不开日本事前的外交准备。此外,日本的话语框架设置也值得高度重视。日本将核污水排海这一全球公共领域的环境安全问题偷换概念,定义为经济成本和处理技术问题,进而转换为少数国家和专家集团掌控话语权的专业性、技术性争论,试图借此绕过多数直接利益攸关者,通过获取少数关键对象的支持推进自身计划。

这种模式在日本的外交行为中屡见不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战后的战后处理。当时日本率先向美国提出参照一战有关案例,按照平等交战国之间的领土分割方式处理与前殖民地的关系,为将殖民和侵略清算问题纳入战后处理的统一框架提供了国际法基础。这一思路后来与美国的地区战略相吻合,成为旧金山对日和约的基本思路,并进一步规定了周边各国对日关系正常化个别谈判的原则和方向。慰安妇、强征劳工等殖民清算性议题在此框架下难获充分关注,直到今天仍是制约地区和解合作的重要障碍。

福岛核污水排海问题事关全球环境安全和人类共同命运,一旦处理不好,恐将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任何国家都无权仅从自身利益出发,凭借框架设置和话语权优势绕过其它利益攸关方,单方面推行或支持尚存不确定性的处理决定。

韩語原文: http://www.hani.co.kr/arti/opinion/column/991513.html

相关新闻